理论教育 传统道德资源:中华企业文化的正面力量

传统道德资源:中华企业文化的正面力量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就每个成功企业而言,无论是跨国大公司还是民营中小企业,精神文化层面的企业道德建设,都无疑是决定企业盛衰成败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完善企业制度文化的坚实框架,就要坚持求同存异,宽容和谐,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而无论从企业文化的层次还是现实需要看,企业道德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人的灵魂。

传统道德资源:中华企业文化的正面力量

20世纪的后20年被称为企业文化时代,但自上世纪60年代企业文化逐步成型为一门新兴学科起,企业文化的层次至今未有清晰划分,对其内涵也有各种解释。美国学者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IBM公司的董事毕生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E·海能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张大中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韩岫岚则认为:“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这些定义尽管接触到企业文化的某一侧面,却无法全面构建企业文化的系统层次并指出其核心。

以文化建构论看,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层次与人类文化结构相对应,基本上可分为“塔基”层的物质文化,“塔身”层的制度文化,以及“塔顶”层的精神文化。其核心为企业道德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层次的内涵、结构、核心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规律。

起“塔基”基础作用的企业物质文化,涵盖企业的场所建筑、硬件设施、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物质生产领域,通常以物质产品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来完成生产和商品销售,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基本需要。

起“塔身”支撑作用的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的中介和骨架。它可以说是使二者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积极的互补作用,为企业培育人、保健人、抚慰人、护卫人、管理人服务的刚性文化。其领域包含了企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企业的教育制度、保障制度、财务制度、卫生制度、管理制度、贸易制度、税收制度、法人制度、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化”,体现了企业与国家、社会以及企业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际上,企业制度文化的健全与发展,只有当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具有求同存异的宽容态度和人性价值理解时,才可能造成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起“塔顶”标识的企业精神文化,因一球两制而有判然有别。它在西方往往由企业自发形成,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但精华所在也强调了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而在国内的国营企业,曾长期由思想政治工作所取代,由国家统一规范,服务于政治;至于新生民营企业,则往往因企业家道德水平、见识高低而参差不齐。但就其本质而言,我国企业精神文化是国家意志及其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上的产物,实际上包含了企业的思想、道德、文艺以及追求,所满足的是企业人的思想道德、审美趣味、知识增长、长远理想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马克思所说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所必需。

从企业文化各层次的内涵及其功能看,三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只有发展生产力,稳固“塔基”,才能托载企业高塔;只有制定和执行企业合理规章制度,坚牢“塔身”,才能确保企业运行;只有高扬企业精神文化旗帜,擦亮“塔顶”,才能引导企业方向,放射理想光辉。而就每个成功企业而言,无论是跨国大公司还是民营中小企业,精神文化层面的企业道德建设,都无疑是决定企业盛衰成败的关键所在。(www.daowen.com)

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物质文化的雄厚基础,就要遵循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诚信守法,互补互利的道德原则。随着党的十六大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我国成为WTO成员之后,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将社会主义企业道德和企业物质文化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牢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完善企业制度文化的坚实框架,就要坚持求同存异,宽容和谐,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在企业培训、企业科技、企业交流、企业文娱、企业社团、企业信息、企业卫生、企业保险、企业治安、企业管理等诸多企业制度文化领域,建立尊重人、激励人的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通过国际企业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培育大量通晓世界先进企业制度文化的优秀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其三、要激发企业精神文化活力与道德生命力,就要坚持市场经济和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统一,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服务。在这一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层面,应积极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丰富多采,健康蓬勃的企业精神文化风格。只要是富有创意和希望的企业精神文化追求,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就应该允许其在实践中去升华,绝不能以马克思所反对的划一的僵化标准去框死它的自由发展和企业个性。

而无论从企业文化的层次还是现实需要看,企业道德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人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道德水准决定了企业的方向与生命。这是由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家的角色定位所决定的。(遍览全球,美国安然公司、安立信会计公司诈骗破产案的发生,以及国内假冒伪劣产品的猖獗等,可为反面证明)。同时,现代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也是整个企业的事业,每一个企业人都有监督企业守法经营的权利和为社会奉献的义务。这也是我国宪法所赋予的工人阶级的主人公地位所决定的。从本质上说,企业人既是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也是受益者——他们是创造良好的企业道德氛围,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主力军。也正因为如此,在包括了所有企业人在内的广大人民中影响深远的中华道德,才具有了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刻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