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非城市与乡村的比较研究

南非城市与乡村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非有三个首都,分别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和立法首都开普敦。飞机降落在南非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约翰内斯堡,它是一个有着全球影响的金融中心。南非最大的黑人城镇索韦托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南约20 km 处,人口100 多万,初为黑人矿工的合法聚居地,如今已形成黑人城市。其实不仅仅是在这里,南非大多数城市都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要寻找原始的非洲文化痕迹,需要到更偏远的乡村。

南非城市与乡村的比较研究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因各色人种集聚于此而有“彩虹之国”的美誉。陆地面积为121.9 万km2,跟中国的新疆大小差不多。南非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南非人口只占南部非洲的8%,GDP 却占整个非洲的25%。相比其他非洲国家,南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国民生活水平也在非洲处于最高水平。2013年,南非全国人口5 000 多万,人均GDP 6 627 美元,接近于中国水平。南非有三个首都,分别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和立法首都开普敦。除了这些城市,还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包括重要的港口旅游城市——伊丽莎白港,重要港口及印度人聚居地——德班,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著名的度假胜地——太阳城,以及盛产钻石的城市——金伯利。而其他的区域发展则相对落后,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发展不均衡。

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是长期存在的,它与西方的殖民主义及1940年代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直接相关。这一历史问题到现在都还是影响着南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特征。长久以来,在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是不能进城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南非白人政府对黑人实行有序“流动劳工”制,即允许黑人在城市打工,但不许黑人在城市内安家,且规定黑人劳工必须随时携带证件,否则就会被遣返回农村。尽管现在不少黑人也进城居住,但仍然是白人占绝对优势。虽然黑人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技术含量低、薪酬低,但却为南非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黑人移居城市工作使得贫民窟、脏乱差、治安问题等城市问题出现。1990年,南非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走向了民族和解的新南非时代。

飞机降落在南非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约翰内斯堡,它是一个有着全球影响的金融中心。它位于南非东北部,面积约269 km2,是一个因黄金开采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也被称为“黄金之城”,附近方圆240 km 有60 多处金矿。市区由铁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重工业区,分布着大型矿山机械、钻石切割、化学、医药、纺织电机汽车装配、橡胶等工业;北为市中心区,分布有主要商业区、白人居住区和高等学校。由于黑人在这个城市大量集聚,超过了半数的城市人口,使得这座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也落下了“最乱和最危险的城市”的负面印象,反映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种族隔离与阶层差异造成的空间分异,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金融业中心、被铁栅栏“保护”的白人区和脏乱差的贫民区共存的现象。南非最大的黑人城镇索韦托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南约20 km 处,人口100 多万,初为黑人矿工的合法聚居地,如今已形成黑人城市。

从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出来,很快就上了北去的高速公路。南非高速公路网络在非洲国家是最发达的,20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初具规模,80年代的高速公路里程曾经一度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位。这些高速公路网络将主要的城镇、牧场、旅游景点紧密地联系起来。南非降雨量小,是一个相对干旱的国家。由于正处于冬天,草地都是枯黄的,但由于日照充足,可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正在萌动。沿途并没有感觉到特殊的非洲地域风情,两边都是并不起眼的现代建筑,以及低密度住宅群(图7-1)。

图7-1 约翰内斯堡高速公路沿线低密度住宅

(1)比勒陀利亚

从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到比勒陀利亚也就是30 多分钟的高速车程,城镇已经呈现连绵的态势。比勒陀利亚建立于1855年,是南非的行政首都,总统府及其行政部门都在这里,也集聚着各国驻南非的大使馆。比勒陀利亚是南非黑色冶金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有钢铁、机械、化工、纺织、肥料、纸张、食品等工业以及金刚石、铂、金、铬、煤等采矿业。城市人口220 万,以白人居多,面积3 200 km2。它也是南非最大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这里有比勒陀利亚大学、南非大学(全球十大函授大学之一)、工学院、师范学院等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还有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纪念馆和纪念碑、塑像等,文化历史遗迹众多。

比勒陀利亚位处约翰内斯堡北方56 km 的内陆高原上(图7-2),海拔1 378 m,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市容市貌整洁漂亮,虽然没有见到百花盛开的美景,但还是能够感受出“花园城市”名符其实。除了知名度很大的国家动物园、郊野公园等大型绿化设施,市内还有包括联邦大厦梯形花园在内的100 多座城市公园,面积达1 700 hm2以上(图7-3)。城市四面环山,从棋盘式路网格局来看,这显然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与建设的城市。从城市面貌来看,比勒陀利亚完全是一座欧化的城市。而且,城市中的历史记忆,包括先民纪念馆以及诸多历史街道,在承载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记载着欧洲野蛮殖民南非以及种族隔离的惨痛经历。其实不仅仅是在这里,南非大多数城市都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要寻找原始的非洲文化痕迹,需要到更偏远的乡村。

南非共和国总统府、外交部及司法部等政府单位,都集中在联邦大厦(Union Building)中,它位于城市中心东北部的高地上。总统府南面的街上有很多地摊,摆着木雕等工艺品,黑人摊主们都会讲简单的中国话,如“便宜”、“优惠”。大厦南面的广场绿树成荫,绵延直下山坡,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图7-4)。

图7-2 比勒陀利亚的地理位置

图7-3 茨瓦内城市公园

图7-4 南非总统府

城市商业中心(综合体)是社区居民购物休闲的重要去处,大部分的生活服务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其中有一类服务业在城市中非常发达,就是头发护理业。这是由于黑人的头发天然短而卷曲,使得假发比较普遍。很多的华商就从事着假发销售的生意。

比勒陀利亚的城市建设留下了明显的殖民历史的痕迹。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荷兰人建的先民博物馆及广场(图7-5)。它建于1937年,位于城市南郊的小山上,是为了纪念以荷兰、德国白人后裔为主的阿非利卡人与当地土著居民祖鲁人之间的战争而建设的。当时的领袖是比勒陀利乌斯,城市名称由此而得。黑人当家做主后,城市及其街道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要求更名的呼声,因此改名为茨瓦内,这是白人入侵之前本地区的非洲部落酋长的名字。在先民博物馆的对面山坡上,黑人政府于2007年建设了自由公园(Freedom Park),充分体现了和谐、国家建设、人民自由和人文主义的元素。

受欧洲城市注重历史文化的影响,比勒陀利亚也保留了不少的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图7-6 是位于城市中心的自然历史博物馆(Transva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馆内收藏有丰富的哺乳动物、爬虫类、昆虫、两栖动物的化石地质文物等。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在城市中心东部的使馆区,其北部紧邻城市公园绿地,这里环境优美、安静、整洁,是典型的中式建筑,非常亲切,内部的装潢、装饰都体现、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图7-7)。使馆经商处的一个参赞给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很多南非及非洲的情况,包括南部非洲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及乡村土地等问题,以及文化因素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使馆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南非乡村发展部的部长助理。这位女士很健谈,亲自给我们全面介绍了南非关于非洲发展的计划,并和我们就乡村城市化、乡村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互动。

图7-5 比勒陀利亚的先民博物馆

图7-6 比勒陀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7-7 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元素的中国驻南非大使馆

建立于1908年的比勒陀利亚大学,是南非最大的面向黑人学生的公立大学,并在南非不同城市拥有7 个校园(图7-8)。这里有很多的白人和黑人学生,大学文化和城市社区融合得很紧密。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我们拜访了比勒陀利亚大学农业经济系的Kristen 教授。他去过中国多次,对中国的发展,包括城市化与乡村都很感兴趣。他给我们讲了不少南非乡村发展的内容。我们了解到,南非有4 万多白人农场主,他们雇佣了60 万黑人农民,90%的南非食品来源于这些农场。一般来讲,黑人农民每个月收入1 500 兰特。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来,尽管黑人当家做主了,但是南非贫富悬殊的现状并没有多大改善。大量涌入城市的黑人由于没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及合适的技能,导致城市中的贫民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很差。此次交流使我们对非洲及南非的城市与乡村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相比较于欧洲几百年来对非洲的关注,国内对非洲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图7-8 比勒陀利亚大学校园入口

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城市的空间格局是在“二元土地制度”支撑下形成的,即白人土地私有,黑人土地集体所有。当1936年南非土地关系最终定型时,占总人口78%的黑人只有南非13%的土地,而不到18%的白人(含白人统治的“国家”)却拥有全国土地的87%。这种土地制度造成了白人在城市中心,黑人集聚在城市外围及乡村的格局,也就是所谓的“有序城市化”。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之后,黑人可以进入城市中心工作,原有的“有序城市化”由于黑人大量涌入城市中心,形成贫民窟而显得无序化。同时,在城市中心的外围地区,也形成了一些贫民窟。近些年来,比勒陀利亚市政当局对这些贫民窟进行了一些改造,也就是政府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图7-9),虽然条件差,却有水、电等的供应,保障了基本生活条件。更多的还有在主要交通干线两边自发形成的贫民窟,这些贫民窟实际上占据了一些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图7-10)。

随着白人开始向郊区转移,出现了富人区。就比勒陀利亚来讲,在城市中心向外,沿着主要的交通干线,出现了大量新建的低密度住宅区,在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如此,形成了明显的“富人环”。这些位于城郊的高档住宅,大都是独栋建筑,但风格不是很统一,看上去环境总体不错,生活配套服务完善(图7-11、图7-12)。在这里居住的人群基本上是城市中产阶层,包括白人和黑人。

图7-9 政府统一规划和改造的安置项目

图7-10 郊外自发形成的贫民窟

图7-11 郊外的金融服务中心

图7-12 城市郊区的低密度住宅

沿着高速公路继续向外,随着环境品质的提高,会形成市场定位更高的门禁社区。我们考察的位于比勒陀利亚东郊、距离市中心约20 km 的银湖(Silver Lake)居住区,是以私家别墅领地为主的著名高端住区(图7-13)。这片居住社区市场定位高、规模更大、环境品质优越,有着高尔夫会所以及三星级酒店。

这里的居住人群以演员、跨国公司高管等社会精英为主,南非著名的“刀锋战士”就安家在这封闭式高档住宅区(图7-14)。这个社区交通出行主要依赖私人小汽车。(www.daowen.com)

在这个居住社区附近有一个名为Farm Inn 的三星级酒店(图7-15)。这是一家很独特的农场酒店,酒店旁边就是一个拥有狮子、猎豹等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图7-13 银湖地区高端住宅区

图7-14 银湖门禁社区

在距离比勒陀利亚市中心以东约60 km,豪登省布隆赫斯市郊区的一个佛教寺庙是由台湾捐建的,是当前非洲最大的佛教寺庙,寺庙建造宏伟,有点故宫的感觉(图7-16)。这座寺庙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及中非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寺庙周围已经形成了住宅的相对集聚。

图7-15 Farm Inn 农场酒店

图7-16 南华寺

(2)开普敦

开普敦市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南非立法首都,西开普省省会。面临大西洋桌湾(Table Bay),背靠桌山,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开普敦经济实力雄厚,制造业基础好,贸易、餐饮、金融和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是西开普省和南非主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城市。除了繁忙的国际航空港,还有桌湾港(Table Bay)和萨丹纳港(Saldanha)等重要货物港口。开普敦都市区面积2 487 km2,人口约327 万(2002年),人口中48%为有色人,31.7%为黑人,18.8%为白人。开普敦始建于1652年,城市建设历史悠久,是欧洲殖民者在南部非洲的第一个据点,是荷、英殖民者向非洲内地扩张的基地,因此也被称为“母亲城”。现在的开普敦市是于2000年12月由原小开普敦市和其他五个小城市合并而成,即开普敦(Cape Town)、泰格堡(Tygerberg)、乌斯腾堡(Oostenberg)、海德堡(Helderberg)、布拉博堡(Blaauwberg)和南半岛(South Peninsula)。城市空间分异明显,南郊(Southern Suburbs)为富裕阶层居住区,北郊(Northern Suburbs)为中产阶级居住区,米歇尔平原(Michelle’s Plain)为有色人聚居区,黑人城镇则主要分布在机场沿线两侧。

开普敦国际机场是南非的第二大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位于城市中心东部地区,距离市中心大概20 km。从约翰内斯堡到开普敦的飞机很多,繁忙时每隔半小时一班,就像空中巴士,这反映了两个城市间紧密的联系。从机场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沿着机场布局的一些物流企业。接着就是大片建在高地上的贫民窟,绵延数里(图7-17),其中有一些贫民窟经过政府改造,环境相对要好得多。

尽管跟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等城市一样,开普敦也存在着不少贫民窟,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城市在全球的良好声誉。开普敦名列世界最美丽的都市之一,其气候宜人,加之美丽的自然景观码头,集欧洲和非洲人文、自然景观特色于一身,被誉为南非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2010年,开普敦曾入选非洲唯一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虽然考察时间是南非的冬季,但其气候却是非常宜人(图7-18)。在机场高速可以感受到沿途美丽的风景和整洁的环境。

图7-17 开普敦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旁的贫民窟

图7-18 开普敦宜人的环境

开普敦的气候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南非作为世界葡萄酒产地,占世界5%的葡萄酒出口量,其中90%是产自开普敦周边地区。葡萄种植和酿酒业是开普敦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和旅游业相互协调,一起支撑着开普敦的世界影响力。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位于机场以东,距离市中心也就40 分钟的车程。这是一个荷兰移民建立的小镇,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荷兰建筑风格。全镇共有130 多家葡萄酒庄,其中不乏优质葡萄酒厂家,被称为南非的波尔多,是南非高品质葡萄酒的主要出产地之一。我们参观了美丽安静的Neethingshof 酒庄,这是小镇最古老的酒庄之一(图7-19)。酒庄在一个安静的山坳处,极目远眺能看见雄伟的山脉及山下寂静村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和怡人的城市,显得那么的和谐。酒庄并不大,只有3 栋建筑。包括饭店和历史陈列馆、产品展示和游客体验区,但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

图7-19 斯泰伦博斯的Neethingshof 酒庄

图7-20 从桌山远眺开普敦老城

开普敦的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高层建筑并不多,以欧式洋房和公寓为主。著名的桌山(Table mountain)是远眺城市的一个重要制高点(图7-20)。桌湾港,优美的弧形海岸线,最早的开普敦就在这里出现。城市在这里繁荣、衰落再改造,它见证了这座城市港口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历史关系与空间变迁。

开普敦城市建设尺度宜人,生活气息十足。如今,原先的码头区已改造为新的城市滨水区(图7-21)。游艇码头、餐饮游乐、商业中心,这个古老的城市中心又焕发了新的青春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游客前来(图7-22)。

图7-21 维多利亚湾区改造

图7-22 开普敦城市中心

开普敦大学位于美丽迷人的桌山脚下,是南非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829年,也是非洲大陆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图7-23)。

随着开普敦城市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城市中心产业形态发生了相应变化。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将城市不同组团有机联系起来,也促使白人等中高收入阶层移居郊外环境更为舒适的地区(图7-24),而原先的居住空间变为办公、酒店及商业等都市服务业。这造成了上下班高峰时期的钟摆式交通流,但这个城市的交通并不拥堵。

开普敦城市及乡村绿化的非常好。这里的人住的相当舒适,一栋栋小别墅都非常别致(图7-25)。院子很大,环境也很优美,房子前后都有花园,而且大多有游泳池。

好望角是外国游客去开普敦必然访问的景点之一。从开普敦出来,经由东部沿海公路,就可到达好望角景区。沿途经过了不少漂亮安静的小镇,如著名的西蒙小镇(图2-26),也有政府规划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图2-27),但大多是自然的生态用地。这里也有方便的公共交通,从开普敦到好望角的铁路将沿途的主要城镇有机地串联起来。

图7-23 开普敦大学校园

图7-24 城市郊区远处山脚下的高档住宅区

图7-25 开普敦城郊的私家别墅

图7-26 东部滨海公路和西蒙小镇

图7-27 东部滨海公路边的高级住宅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