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海经中的巫臷:四川上古史新探

山海经中的巫臷:四川上古史新探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巫这个国名,出在《山海经》。《山海经》这个书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艺文志》是把它排列在数术类,形法六家之首的。看来那只是一部相宅、相墓、筑城相地的堪舆之书,与今本《山海经》文不相应。今传本的《中山经》十二卷,可能就是前汉世的“《山海经》十三卷”。后世更增南、西、北、东四篇合为《五藏山经》,托为夏禹所作。《山海经》文,原来说到盐泉或食盐的字义。于是《大荒南经》所说的极乐世界可以理解了。

山海经中的巫臷:四川上古史新探

巫臷这个国名,出在《山海经》。《山海经》这个书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是依刘向《七略》编写的。看来前汉年间已有这部书了。但《艺文志》是把它排列在数术类,形法六家之首的。他说:“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看来那只是一部相宅、相墓、筑城相地的堪舆之书,与今本《山海经》文不相应。大约它原是战国时方士谈论河山形势的书,被堪舆家的形法一派利用为“捕龙”之说的依据了。今传本的《中山经》十二卷,可能就是前汉世的“《山海经》十三卷”(加序目一卷)。后世更增南、西、北、东四篇合为《五藏山经》,托为夏禹所作。其《海外四经》,又是其后好事者采前汉方士们远出采药、求仙者侈谈之说所傅益,故多有杂取西域佛法图像之文。其《大荒四经》,又是三国以后好事者杂采海客传说所纂。故多雷同复出与分歧抵牾之处。郭璞为它作注,信为实然。后世疑者渐多,斥为虚妄。我曾审读数遍,觉其也与《水经注》一样,只采辑了许多前人著作,加以己意,剪接成篇。对于审辨资料和编纂方法是有许多缺点的。毕竟与向壁虚构者有所不同,在保存古逸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不过它未举出所据书名,又多所窜乱而已。在文献缺乏的今天,研究上古的地区历史,它能起一定的启发作用。兹引录其有关巫臷的几条:

《海外南经》:“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臷国在其东[4]。其人黄能(能字一作色),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大荒南经》:“有臷民之国(郭注“为人黄色”)。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音般)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郭注“言自然有布帛也”)。不稼不穑,食也(郭注“言五谷自生也。种谓之稼,收谓之穑”)。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昔也)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郭注:“逃避罪也”)。乃降于巫山。”

这三条综合起来,按古神话影射的方法分析,可以简括地说:三苗国的西方,有个“臷国”,又叫“臷民之国”,又叫“巫臷”。传说臷民的首领是帝舜的儿子“无淫”。这就等于说:虞、夏之际已经有巫臷这个部族名称了。那里是个极乐世界,耕地很少,却为“百谷所聚”。其人不耕不织,而衣食有余。山谷多是森林,富有鸟兽,其人也不狩猎,自然就有肉食。让那些鸟兽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www.daowen.com)

《山海经》文,原来说到盐泉或食盐的字义。但它是把地位定在三苗西界的。三苗见于《尚书》,是与舜、禹国邑(今山西河东地区)接近的地方。“赤水”即今从陕南流入汉水的丹江。丹江之东,即今河南南阳地区,正是古代三苗居住所在。后来三苗南迁了。《国策》中吴起魏王说:“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即是说大约殷周之际,三苗国已从南阳地方南徙入云梦盆地(今湖北、湖南之间)来了[5]。云梦盆地之西,正是长江三峡。巫山与巫峡,居三峡正中,也正好与巫臷地位符合。臷字,以至为声,实即原始的铁字。铁、台、垤、绖都是以至为声的字,皆与黛字声近。《后汉书·南蛮传》李贤注引《世本》把巫臷写作“巫诞”。足见臷字音与黛字相近,是可以肯定的。今川楚间人,与往来长江的舟人,都把瞿塘峡口的大溪沟,读如“黛溪沟”。那里近年发现新石器、中石器以至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甚多。可以设想,那就是古所谓巫臷民族的遗址,它可以代表上古的巫臷文化

长江下行的舟船,出瞿塘峡,便是大溪沟口。以下的两岸山势突然开朗,有大约一百里长的水程,到巫溪口的巫山县城下,又进入巫山大峡了。四川湖北两省从巫峡分界。峡岸有十二奇峰,其中“神女峰”是最惹过客凝眸恋盼的。我考它代表的是巫溪的盐神。巫溪,发源于大巴山,全长二百余里,所经全是绝壁险峭的石灰岩山谷,耕地与牧场都很缺乏。原始交通应极其不便。原始居民,除猎兽外,应无其他资生之道。但因有了宝源山这眼盐泉,便转为原始社会的极乐世界,地方繁荣,民族强盛,形成长江中游川、楚之间文化突出的巫臷之国了。相传有人逐一鹿至此,白鹿恋舐泉水渍地,不去。其人既杀白鹿,怪而试饮其泉,发觉咸,甚回甘,因而引其朋俦居此。初饮其盐水,逐渐发明煎取盐粒之法,用盐向四方居民兑换土产以致富盛。于是远近麇集,发展成为川、楚、江、汉之间的强大部落。于是《大荒南经》所说的极乐世界可以理解了。

巴东的其他盐泉尚未发现以前,这里生产的盐,成了秦岭和伏牛山脉以南,整个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两湖盆地与鄂西地区的食品珍宝,各有商民,不顾道里远近,运其可以博得臷民喜爱的物品,来兑食盐。所以他们能够不织而衣,不耕而食。意所欲得,无不自至。这安得不成《大荒南经》所说的极乐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