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曲中园林频繁出现意义

戏曲中园林频繁出现意义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戏曲中,明朝的文学家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在戏中所描写的园林景色之美,同样也是富于浪漫的情调,令无数的造园艺术家为之如痴如醉,拍案叫绝。此外,还有莺莺花园祭月、月下焚香和张生隔墙吟诗等几出重要的戏,都离不开园林景色的衬托。还有《西园记》《花为媒》《白蛇传》等,这些戏曲都是“园林戏”所占比重较大的剧目。园林之所以会在戏曲中频繁地出现,是和当时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的。

戏曲中园林频繁出现意义

在我国的传统戏曲中,明朝的文学家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可以说是一个突破。这出名剧以一处园林建筑为名,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爱情戏,可是,它比起其他的爱情剧,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在剧中,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生入死的爱情,使得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在戏曲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在戏中所描写的园林景色之美,同样也是富于浪漫的情调,令无数的造园艺术家为之如痴如醉,拍案叫绝。

《牡丹亭》及插图

在剧中,汤显祖不止一次地对杜府后花园美丽的景色进行了描写,以此作为主角情感活动的铺垫。如在第七出《闺塾》中,丽娘读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后,动了春心,很想到园中游玩,可是父亲要求她“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丽娘只得从书斋窗中向外观赏景色,不由叹道“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此时,戏中通过他人的说白,又点出了花园的布局:“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著太糊山石,各色花草,委实华丽。”

整部戏中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第十出《游园·惊梦》,在这一出戏里,作者通过杜丽娘唱词,将明媚动人的园林春光表露无遗:“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还有“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藤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类似这种描绘园景的唱词在随后的很多出戏里比比皆是,如“画廊前,深深蓦见衔泥燕,随步名园是偶然”“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画意无明偏著眼,春光有路暗抬头”等。演员们在台上和着婉转悠扬的曲调,一边表演,一边唱出这些意境深浓的歌词,怎能不令观者目眩神迷?

还有另外一部叫《玉簪记》的名剧,在江南一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部戏描写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在战乱之中,出身官宦之家的女子陈娇莲流落在金陵女贞观出家为尼,法名妙常。书生潘必正赴京考试不第,投奔多年前在女贞观出家的姑母,在观中与陈妙常结识并萌生了爱情。潘必正的姑母是女贞观的观主,她反对二人在一起,为了拆散二人,便逼迫潘生再次进京应考。陈妙常得知潘必正启程的消息后,乘船追赶,两人抱头痛哭,立下海誓山盟,并互相交换玉簪作为定情信物。后来潘生在考试中高中,将妙常接到家中欢聚。他们在见过长辈之后,才知道双方的父母早已指腹为婚联过姻,为他们二人订下了婚约。(www.daowen.com)

仇英(款)西厢记图册

这一出戏中的主要场景,也同样发生在一座江南园林里,只不过不是府第宅园,而是一座寺庙的园林。潘生和妙常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中,曾经在庵堂花园中多次约会。比如《琴挑》一场戏,潘生用琴奏出“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再如《姑阻佳期》一场戏,两人私下订立约会,不想却被姑母冲散,引起误会,都是一边看景,一边表情,以景衬情的“园林戏”。《姑阻佳期》在写陈妙常在园中等潘必正时,有这么一段唱词:“松梢月上,又早钟儿响,人约黄昏后,春暖梅花帐。倚定栏干,悄悄将他望。猛可的花阴动,我便觉心儿痒,呸!原来又不是他,那声音儿是风戛帘钩声韵长,那影子儿是鹤步空庭立那厢。”在这里,明月松影、庵堂的第一遍晚钟,还有风吹帘钩声,以及庭院中白鹤的影子等等,都成了烘托曲境的重要景色。

《西厢记》则是另一出以寺庙和花园为主要场景的传统戏曲,它是以山西永济县蒲东普救寺为创作背景的。戏中描写白衣秀士张君瑞一次在“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的普救寺佛殿中邂逅相府小姐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张生为了能够再次见到莺莺,就租住在寺院客房的西厢,在丫环红娘的支持和帮助下,两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而结合。由于剧情的需要,剧中同样也是将花园作为秘密恋爱的理想环境。张生那一曲“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的悠扬琴声是飞越花园的上空而传到崔莺莺耳中去的;而崔莺莺的那首暗示张生月下相会的著名情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诗笺也是通过红娘在花园中传递的。此外,还有莺莺花园祭月、月下焚香和张生隔墙吟诗等几出重要的戏,都离不开园林景色的衬托。虽然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是经过剧作家加工的艺术创作,可是普救寺和莺莺塔却由于一出《西厢记》而天下闻名,尽管现如今的寺庙花园只剩下几处断壁残垣,却依然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还有《西园记》《花为媒》《白蛇传》等,这些戏曲都是“园林戏”所占比重较大的剧目。园林之所以会在戏曲中频繁地出现,是和当时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的。那时候居住在城里的居民,只要条件稍微好一点,总会在宅旁屋后搞点绿化,做点小庭院。剧作家的文化艺术修养普遍都比较高,人生的游历也较广,懂得造园艺术,因此他们笔下所写的园林意境也就有了美感。戏曲则是大众化的艺术,随着这些剧目在民间的流传,对于造园活动,自然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