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性支撑:做老练青年教师

理性支撑:做老练青年教师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幻灭当然不是为了成长,但幻灭能够检验心灵对于理性的追逐能力。走过浪漫起跑线的你,需要用教育的理性,支撑起你应有的教育情怀。你一定能够从陈宝贵老师的阐释中,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性的价值开始凸显。教育理性强调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仅凭感觉做事情。而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教育理性则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教育

理性支撑:做老练青年教师

错误与挫折,消弭了极少数新教师的斗志,更激励了绝大多数新教师的进取心。在出错与纠错、遭受挫折与战胜挫折的一路坎坷中,新教师必然会朝向明亮的前方一步步迈进。在这不断的迈进中,新教师身上浪漫主义元素中的不切实际部分日渐消退,激情开始转化为持久的热爱,诗意开始与反思紧密结合,贴近现实的人文关怀把原先的纯真、好奇、渴望全部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行动……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智能的萌生,是心灵成长至一定阶段必然绽放的花。

这段颇有诗情的描述,是我心中一个美好的梦。我总幻想着新教师在经过两年的现实磨砺后,便迅速成长为初具教育情怀和教育艺术的优秀人才。我渴望所有的青年教师都能像树木、竹子一样,生理年龄每增长一岁,心灵成长便增添一个清晰可见的年轮,或拔高挺立的一节。

现实终是残酷。在我视线所及的圈子里—我所谋生的校园,我能接触到的学校,我所登录的网络论坛—看到、听到的,更多是年轻心灵的扭曲与变形。

我向来不反对功利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功利之心,才有资格成为推动个体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但我反对赤裸裸的功利追求,这样的追求,很多时候,总以突破道德的底线为代价。

我见识过许多这样的青年教师:对分数的关注永远高于对成长的关注,对排名的兴趣永远高于对学生的兴趣,对家长身份的研究永远高于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对有偿家教的热情永远高于对课堂教学的热情。这一类型的青年教师,眼中见的是钱,心中想的是名,脚下追的是利。

我也接触过这样一批年轻的教师:他们志向高远,目光深邃,不汲汲于一时的得失,不屈从于习惯的势力。他们渴望在教育圣土上耕云播雨,不但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更播种文明、呵护生命。他们常在课堂上说点非主流的话语,于是他们便经常遭到家长以至学生的投诉,最终或是离开了心爱的讲台,或是改教所谓的副科,或是背井离乡,四处奔波,寻找教育的理想圣地。

我更多看到的是这样的现实图景:读书的群体中没有他的身影,教研的沙龙里他无声无息。他基本上不会为上出一节好课而手舞足蹈,更不会因为一个环节的失误而懊恼不已。他热爱看球赛、钟情各种网络游戏,他花相当多的时间研究网络购物,再用一定的精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他依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班下班,依照量化要求备课听课。他从不去争取公开课的机会,也不愿接受外出观摩学习的名额……

这就是毫无诗意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你该何去何从?

这注定是一段幻灭期:浪漫幻灭,激情幻灭,理想幻灭,诗意幻灭,纯真幻灭……

幻灭当然不是为了成长,但幻灭能够检验心灵对于理性的追逐能力。有幻灭便会有新生,对于青年教师的心灵健康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幻灭,而是涅槃之后,会以什么样的形象重生。

你渴盼享受教育的真正快乐吗?你愿意以一名真正教育者的身份,一点点剥去遮蔽在教育本真上的污浊,还原教育应有的洁净吗?你愿意将曾经的教育浪漫和当下的教育现实相结合,进而诞生出焕发着你的人性光芒的教育理想主义情怀吗?那么,请举起理性的大旗,用你年轻的心灵,去感悟真知、追求真理、探究真谛、发现真经。

走过浪漫起跑线的你,需要用教育的理性,支撑起你应有的教育情怀。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陈宝贵这样定义他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它以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指向一种执着的大爱。这就犹如屈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情怀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不竭的动力源

教育情怀的第一个特质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未来。并且深深懂得人的重要,人在这个地球上的不可替代性。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对人的价值的认知,没有对人的成长、发展、未来的关注,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获利,便是没有教育情怀。

具有了教育情怀,则能面对教育的现实与困境,能够对教育的细节进行关注和审视,对教育的常规进行批判和反思,更会对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倾注真挚的情爱,他真诚、勤勉、敬业、超越,能够跳到教育之外看教育,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融于教育这一宏伟的事业中,他的眼光高远、行为执着。他永远向着教育及人的未来。

朱自清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灵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与理想,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超越世俗的。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阻抑。应试的波波高潮及有些人的推波助澜,行为上的造假制假扬假,对优秀人才的压制及残害,课堂上的作秀极不负责任,沽名钓誉的“方法措施”,这些无论怎么说,都显然和教育情怀无关。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我们自身的灵魂黯淡、阴郁和低垂,又如何使受教育者的灵魂真正明快起来,如果自己没有一种献身教育的情怀,自己的言行又怎能表现出一种温馨和真爱。

(节选自陈宝贵新浪博客“大语文作文”,有调整。)

你的教育情怀是什么?

你一定能够从陈宝贵老师的阐释中,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情怀。我想,你的教育情怀,同样应该包含这样几个重要元素:关注生命,关注未来;尊重差异,尊重现实;勤于思索,勤于实践;富于理想,富于爱;超越世俗,超越自我;追求幸福,追求光明。如果你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渴望用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他人的生命之火,渴望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必将确立这样的教育情怀,并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努力践行之,你的教育生命之树,才会枝繁叶茂,顶天立地;你的教育心灵之花,才会姹紫嫣红,芳香扑鼻。(www.daowen.com)

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此美好的教育情怀,如何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直接作用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上?又如何才能转化为我们自身心灵成长的动力,促进我们朝卓越的道路上快步奔跑呢?

教育理性的价值开始凸显。

依照心理学社会学中有关“理性”的相关定义,我这样诠释教育理性:从心理学意义上看,所谓教育理性,既指有关教育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亦指处理教育问题时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教育理性强调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仅凭感觉做事情。而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教育理性则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教育理由以及使人的教育行为符合特定教育目的等方面的智能。教育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现实教育生活中,多数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理性。很多人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不习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不习惯刨根问底地思考,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这样的思维方式,因为其表面的、孤立的、片面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特征,注定无法从本质的、发展的、多元的、民主的、讨论性的视角思考和发现问题,也就难以真正拥有教育情怀。

要求走过了浪漫期却又部分陷入幻灭期之中的青年教师,一步到位地拥有完整的教育理性,当然是天方夜谭。但将自身积累的感性经验一点点地揉碎,再用不停歇的反思将其制成可以燃烧的火把,用以点亮黑暗、照亮前行路程,却是一种可能与可行。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工作中学会思考,学会从联系的、发展的、积极的视角思考各种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养成冷静、客观、公允、民主、平等的良好职业素养。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

第一,最重要的,依旧是认识你自己。有人说,当下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姑且不论这样的话语是否过于偏激,仅从学会理性思考问题这一角度观察,这样的观点,实在是点明了筑造教育理性大厦的最重要根基。

其实,人最难认识的,恰恰是自己。

这便又回到自身教育生命的价值认同与自我觉醒的话题中。所谓的认识自己,应该认识的,必然是自己的职业身份、职业精神、职业情怀、职业智能。所谓的自我觉醒,应该觉醒的,必然是自己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使命、职业操守。只有始终牢记自己教师身份的人,才会始终以教师的精神、情感与智能去思考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一旦丢弃了这样的身份,所有的思考,便难免滑入利己的泥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与自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完全弃之不理。

你恰恰是一名教师,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你又怎么能丢下这教师的身份思考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

所以,你若坚守一份崇高的教育情怀,就必须时刻想着自己是教师,是接受过系统知识培训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这样去想,不是要你端教师的架子,更不是要你倡导师道尊严、唯我独尊,而是帮助你用教育的眼光发现问题背后的研究价值,促使你以教育者的姿态弯下身子,聆听那些独特的生命所发出的独特的呐喊

第二,建构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性,需要强化换位思考。换位是一种体验,一种对他人生命状态的感受。唯有换位,才能感知他人言行背后的真情实感;唯有换位,才能从全新的角度,发现原先无法发现的问题。

比如,在你的课堂上,一个孩子公然酣眠,你该如何处理?

从你的角度看,当然有若干个结论:懒惰、不求上进、自暴自弃、“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

你若换到他的位置上思考,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些结论:这样的课太无聊、说过无数遍的还在重复、大脑一片空白、太累了、这样的学习毫无意义……

从你的角度得出的处理结果,当然是批评教育,甚至必要的惩戒。从他的角度得出的处理结果,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改革教育的目标。

就你的专业发展和心灵成长而言,从学生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反而更有利于你的健康成长。

第三,建构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性,需要学会倾听。总有一些青年教师,在学生犯错后,以一句“我没工夫听你闲扯,你只要回答我这样做对不对”便轻易剥夺了学生诉说的权利。这样的举动,其实也同时剥夺了自身倾听的权利。我当然不否认大量的学生为了自我保护而故意撒谎,然而,在处理学生错误时静下心来倾听,即使不能真正把握事实真相,至少也能让自己原本激动的心趋于平静。这对处理问题当然有益。

此外,即使在日常教育环境下,能主动倾听来自学生、家长、同事的各种声音,对完善自身的心灵亦有着同样积极的意义。倾听,便能在话语的缝隙里捕捉到心灵成长的有效催化剂,便能发现成长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便有希望朝向正确前进一步。

第四,建构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性,需要学会舍弃。有批评家说:“我总觉得多数教师的嘴利用率太高了,而头脑则严重‘开工不足’。真正优秀的教师话并不多。他一开口,就能说出点新东西;他一开口,就能打中要害。”这段评价,是从该说不该说的角度要求教师学会舍弃一些话语。这样的舍弃之外,青年教师还需要学会舍弃各种非教育的追求、非教育的行动。学会依照教育情怀而舍弃一些现实生活中充满诱惑的名利纷扰。要做到这些,内心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斗争。而这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就看你是压上理性的砝码,还是投入名利的铁砣。

有些自认为很理性的人,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蝇营狗苟,便把这样的追求当作必然,并因此而舍弃了对教育本真的追求,同时还嘲笑那些倾心耕耘的教育理想主义者,这样的“理性”舍弃,只是恶俗。

第五,建构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性,需要学会尊重。你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独一无二,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诉求,也无法千篇一律。当下教育常常打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旗帜,做的却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勾当。在此旗帜下,所有的学生被要求追逐同一个分数,所有的青春被消耗在同样的题海。此种扼杀个性诉求的教育,绝非真正的教育。因此,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学会尊重学生精神、情感与智能等诸多方面的主客观差异,你应该帮助学生确立他的人生目标,并协助他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哪怕他的志向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农民,他也应该赢得你的尊重,而不是被你视作胸无大志、鼠目寸光。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教育理性。我觉得,所有热爱教育的青年教师,都只有以这样的理性为基础,才能长久确立教育情怀,才能顺利走过职业初始的浪漫以及稍后出现的幻灭,走进心灵成长的成熟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