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荷华研究
因为勒温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学生们接受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为其竭尽全力。20世纪20年代晚期至30年代初期,勒温在柏林大学的学生所完成的博士论文是心理学史上最优秀的一批学生作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虽然强调的议题有所不同,但爱荷华的学生完成的成果也同样优秀。柏林的学生主要处理由生活空间这一概念启发的问题,爱荷华的学生则主要围绕群体关系建立议题。[13]勒温执教MIT的时间太短了,以至于将产生什么样的成果只能是一个诱人的猜想。
勒温在爱荷华指导的第一个研究,是关于挫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请记住,当时他正在爱荷华儿童福利研究所工作)。罗杰·巴克(Roger Barker)、塔玛拉·丹波和勒温观察2—6岁年龄段不同年龄的每个儿童在挫折或无挫折情况下的行为(Barker,Dembo,&Lewin,1941;Lewin,Barker,&Dembo,1937)。挫折一般是用在儿童想要玩的玩具前放置铁丝网来实现。按照勒温的一贯主张,他们尽一切努力根据儿童当下的总体心理环境来理解其行为,其研究结果成为儿童研究方面的历史性成果。研究发现,挫折导致“智力函数水平普遍衰退,抑郁、不安和破坏性增加,群内团结[5]与群外攻击性增强……这一切均与挫折的强度有关”(p.15)。
如果说这些结论在心理学报告中听起来很熟悉,那么,爱荷华的第二项重要研究就更令人熟悉了:有关儿童群体中“专制领导vs民主领导”的“里皮特-怀特”(Lippitt-White)研究(Lippitt&White,1940;see also Lippitt,1940;Lewin,Lippitt&White,1939)。以罗恩·里皮特(Ron Lippitt)为领导者,两组学生在课后聚会了11次。在其中一组,里皮特扮成专制、威权主义的领导角色,在另一组则扮成允许组内开放气氛的领导者。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通过更多小组和控制更严格的重复实验,这一结论被证实了:领导的专制模式导致较少的主动性,较多的不满,较强的攻击性及较低的群内团结。从专制群体转向民主群体,儿童往往明显偏好后者,但也有一些人产生隐约的不安感,因为指定给他们的任务变少了,并且他们失去了中心引导。然而,当儿童从民主群体转向专制群体时,勒温说,
之前那个友好、开放、合作、充满生机的团体,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变成了死气沉沉、缺乏主动性的集体。从专制到民主的转变似乎要比从民主到专制的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专制可以强加于个体,民主却必须学习! (Marrow,1969,p.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