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大学
根据新兴传播研究的情况,我们可以将美国大学归为三大类。首先是一些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大学,没有任何单位致力于开展施拉姆意义上的传播研究。[13]某些大学有一些职业传播项目,但它们在学术领域里的贡献极其有限。例如,哥伦比亚和耶鲁大学的传播研究在拉扎斯菲尔德、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人40年前的研究项目基础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而那些项目今天早就不复存在了。传播研究并没有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建制化。
第二类学校包括很多充满活力的大型州立大学,特别是中西部的大学。这些巨型多学科大学(multiversity)[14]保留了独立的演讲学、新闻学及其他类似的职业培训院系,而将传播研究添加到这些院系的任务之中。施拉姆最初所在的爱荷华大学就是最好的例子。1944年施拉姆提议将演讲系的博士阶段教育与新闻学院合并时,演讲系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今天,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依然完全与传播研究系(从前的演讲系)没有联系,每个院系各自进行不同类型的传播研究项目。施拉姆时代结束后的伊利诺斯,以及明尼苏达、威斯康辛、印第安纳等相似的研究性大学也都是类似的情况。这种多院系并存的模式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在施拉姆离开伊利诺斯后的40年里,这些院系开展了大量传播研究。
最后,一些新近开始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的大学,零起点或者几乎零起点地建立了统一的传播学院系。之所以要这样做,至少一部分原因是第三类的大学最为年轻、最少传统,它们在同行看来也是所有大学中最不具有学术声望的。创建被称为传播学(或者大众传播学)院系的通常是那些不太强调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的小型大学(Dickson,1995)。“传播学院”往往只是一种便于把一些小型技能性项目合在一起管理的行政组织,而这些项目在更大的大学中则会大到足以维持一些独立的院系。[15]
因此,虽然传播研究总体上看起来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学术领域,但其在常春藤大学的视野里(它们控制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却有着合法性不充分的刻板印象。传播研究在美国心脏地带的州立大学最为强盛,但即使在那里,它也要为获得学术尊重而努力。它主要是在一些积极进取的大学里成长,但在多数情况下,种种被称为“传播学院”的建制与施拉姆所构想的密集研究型学术实体,还有着漫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