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色彩营销沿革
最早提出色彩营销理论的是美国卡洛尔·杰克逊女士,20世纪80年代她提出“四季色彩理论”,即通过分析消费者肤色、发色个体的自然生理特征,将上百种颜色按四季色的冷暖分为两大基调,四大色彩系列。如春季和秋季的色系是以黄色为基调,夏季和冬季是以蓝色为基调。春季色是透明的,干净的;秋季色则是厚实的,混浊的;夏季色是清凉的,舒适的;冬季色则是冷峻的,明朗的。每个色系都是一个配色和谐的搭配群,便于色彩组合的实践和运用,可用于促进产品销售,达到营销目的。这种为个人诊断的“色彩营销”,20世纪末被欧美等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其他行业中,如商品橱窗设计、商品陈列设计、产品及包装设计、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广告宣传、城市色彩规划等。
四季色彩理论倡导和谐的配色,给设计师的配色带来便捷。当然也有设计师在应用中发现夏季色由于粉灰色调比较难以掌控,不易于市场推广。当然这种为个人诊断的“色彩营销”当时的研究对象是以欧美人为主,对亚洲人来说不太适用。
国外另一种色彩理论是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提出的“七秒钟色彩”理论,它的研究表明:产品能瞬间进入消费者视野并留下印象的时间是0.67秒,而色彩占第一印象的主要地位,决定购买过程的60%。更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好的色彩设计,将会产生商业上的成功。如苹果公司采用极简约的白色让消费者喜欢上了苹果手机,获得成功。为了让品牌深入人心,品牌形象采用CI策划,统一标准色、统一包装色、统一店铺形象来传播品牌,让品牌色调在消费者心中打下烙印。由此可见,色彩策略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内引进色彩营销理论的时间并不长,大约有十几年的时间。从国内外服装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分类可以看出,差距还是很大,国外服装行业的职业分工很细,有服装设计师、服装陈列师、橱窗设计师、服装搭配师、色彩搭配师、灯光师等;国内服装行业中除了服装设计师之外,服装陈列师在十几年的发展中被逐渐认可,但是独立的橱窗设计师、服装搭配师、色彩搭配师这样的岗位在大多企业还没有设立。
根据对国内市场的调研,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得好的品牌往往是创意、设计见长的品牌,尤其是品牌公司在实际操作中设立了视觉营销中心、形象推广中心,或者陈列中心,名称不一,终极效果显示越是涵盖广、部门之间联系紧密的公司,越是在本次转型升级中做得成功的。
在服装品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国内服装品牌纷纷以色彩营销理论为依据,在公司中设立了视觉营销中心,形象推广中心或者陈列中心等,重视终端卖场形象的设计、规划及产品终端陈设,加强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