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与生活
(一)色彩与光
没有光,人们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就没有色彩,也没有形状。
黑白照片令人有一种怀旧之感,可如果生活中只是黑白的世界,很难想象生活还会不会如此多姿多彩。
色彩和光是相融的。如,黄昏拍摄的落日照片很美,画面呈暖暖的橙红色调;中午拍摄的照片让人感觉比较生硬,阳光直照,色彩呈青白色调,这跟色温[色温(Colour Temperature)用温度表述光源所发出光的颜色的一种方法,用K(Kelvin开尔文)表示。以照相机为例,色温(K标识)数字越大色彩偏向蓝色,数字越小偏向橙色。]有关,如图2-1所示。
图2-1 色彩与光
店铺里众多的品牌用灯光调节着顾客的情绪。时尚品牌大多采用强度高、色温高的白炽灯,在深色背景下的服装经强光照射,形成又酷又炫的神秘感;休闲品牌大多采用色温低的暖色投射灯,结合普通的照明灯,形成明亮、温馨的感觉,如图2-2所示。
图2-2 色彩与品牌
色彩不仅随着光线的强弱、色温的高低发生变化,也随着光的色彩变化而变化。因为店铺灯光的色温,在店铺里试穿服装令人变得更美了。
(二)色彩在对比中产生
色彩不会孤立存在,是在对比之中产生的。同色异谱的色彩理论说明,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色感,如图2-3所示,黄色在黄色的群体里并不会特别显现出来,会融合在黄色里产生强调的黄色调;黄色在黑色的对比中特别醒目,色彩这种醒目的对比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如交通警告用的标识色彩。黄色和补色紫色对比时显得比与其他的色彩对比时更加活跃和谐,这是“补色平衡理论”的关系,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互补色是色彩和谐的基础,在配色中当色彩对比过分暧昧、缺乏生气时,可以通过互补色的对比以提高色彩感染力;黄色与红色对比时,会显得更加活跃,是最为喜庆的一组配色。
图2-3 色彩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三)色彩是搭配出来的
梵高说过:“没有不好的色彩,只有不好的搭配。”从众多的艺术家作品中可以看到,美的画面往往色彩是和谐的,也就是色与色之间构成了完美的搭配,如图2-4所示。图2-5所示的是博物馆唐代艺术品的陈列,背景怀旧的色调加之暖色的光与展品的韵味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衬托了展品。可见,色彩的美是搭配出来的。
图2-4 活泼趣味的色彩搭配设计
图2-5 怀旧的色彩搭配设计
(四)色彩通过组合形成一种调性
色彩通过组合形成一种格调,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或安静、或甜润、或凉快、或温暖、或冷艳、或活跃、或愉快、或摩登、或时尚……不管怎样,这种色彩关系所产生的色调,形成一种情绪,与受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如图2-6所示。
图2-6 色彩通过组合形成一种调性
(五)色彩与形状、材质、面积的关系
色彩不会独立存在,它依附于材质、形状之中,还跟色彩面积的大小有关,如图2-7所示,同样是一组白色的服装搭配,由于服装的风格、形状、材质、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差距很大。
图2-7 色彩与形状、材质的关系
图2-8 色彩与个性着装
(六)色彩与个性爱好有关
人们对色彩的喜好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环境、个性、信仰等因素。有些人喜欢协调搭配的色彩,有些人喜欢对比明快的色彩,有些人喜欢干净的色彩,有些人则喜欢动感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喜好倾诉了不同的情感需求,如图2-8所示。
(七)挖掘色彩的潜能
对于很多人而言,大多时候他们对色彩的喜好是基于保守的心理。作者做过多次试验,当拿出红色问被测试者时,喜欢的人很少,将红色用于各种物品进行多样的搭配时,喜好红色的人数就骤然增加。从这个试验中发现,人们对于自己显性的色彩喜好比较了解,据相关数据显示为20%,而对于隐性的、潜在的色彩喜好还可以无限挖掘,如图2-9所示。
图2-9 挖掘色彩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