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所有物体的色彩总是在某种光源下产生的,同时随着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中以光源色的影响最大(图1-5)。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在白光照射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照射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照射下白纸呈绿色。因此,光源光谱成分的变化,必然对物体色产生影响,如电灯光下的物体带黄,日光灯下的物体偏青,清晨和傍晚的物体呈橘红、橘黄色,白昼阳光下的物体带浅黄色,月光下的物体变青绿色等。光源色的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的物体会变淡,弱光下的物体色会变得模糊晦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物体色最清晰可见。
1-5.1 自然光
1-5.2 白炽灯光
1-5.3 日光灯光
1-5.4 钠蒸汽灯光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大体可分为不透光和透光两种,即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对于不透明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图1-6)。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反之,如果物体几乎能吸收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该物体是黑色的;如果物体只反射波长520纳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该物体则呈绿色。可见,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的玻璃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
由于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对不变的色彩差别,人们习惯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为“固有色”。如白光下的红花绿叶,不会在红光下仍然呈现红花绿叶,红花会显得更红些,而绿叶并不具备反射红光的特性,相反它吸收了红光而呈黑色了。严格地说,所谓的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
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只强调物体的特征而否定光源色的作用,物体色就变成无源之水;只强调光源色的作用不承认物体的固有特性,也就否定了物体色的存在。
1-6 不同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对白光的不同吸收和反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