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与肺癌

第二章 长链非编码RNA与肺癌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传统上肺癌组织学根据其不同的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NSCLC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左右。尽管近年来随着肺癌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治疗肺癌的新药,但进展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5%左右。在过去十年间,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肺癌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靶向药物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这些进步都得益于肺癌的分子分型和肺腺癌特定的亚群分类,同时也促使了针对特定基因的靶向药物的发展。这些针对特定基因改变的药物使得患者的反应率及无病生存率(PFS)得到显著改善。尽管取得了这些可喜的进步,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仍很差。

基因表达受表观遗传学机制的影响。表观遗传学变化虽然没有DNA序列的改变,但在包括癌变在内的很多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条件下起着重要作用。除了遗传基因序列的改变,很多癌症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改变调节恶性细胞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变化。此外,表观遗传学变化数量超过基因变化的数量,而且通常发生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节。大量数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调节肺癌的进展。本章主要讨论在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