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与肺癌
2025年09月26日
第七章 微小RNA与肺癌
肺癌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自1985年以来肺癌已经是最常见的肿瘤,至2002年已有135万新发病例,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12.4%。在28个发达国家中,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005年全国共有500000人被诊断为肺癌,而死亡人数大约有329000人。就诊患者中约4/5的病人在就诊时已出现肿瘤转移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已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肺癌患者中仅约20%的病例可以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的远期生存率最好的也超过30%~40%。尽管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但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目前,肺癌的临床诊治中采用的TNM分期标准具有准确性差、分型效率低、不能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缺点。因此,寻找在癌症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肿瘤标志物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而近年来对微小RNA标志的探讨给肿瘤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微小RNA是一组由动物、植物和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单链小RNA,它们不具有开放阅读框(ORF),不编码蛋白质,但却参与机体的各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它们通过与靶向mRNA 3’-UTR(untranslated region)区的碱基互补配对而起作用,使其降解或抑制其表达,从而导致特定基因的沉默,对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转归预后多个环节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据推测人类约有三分之一基因编码的mRNA受到微小RNA的负调控。因此,研究肺癌中微小RNA的表达谱及其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和预后转归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加科学地进行肺癌分型、分期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