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与肾癌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长链非编码RNA与肾癌
肾癌是来源于肾实质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占成人肾恶性肿瘤的80%~90%。调查显示,2015年,美国肾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泌尿系统肿瘤第2位,仅次于膀胱癌,分别占泌尿系统肿瘤发病和死亡总数的44.4%和45.5%。由于肾细胞癌对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均不敏感,且效果差,所以目前肾细胞癌首选治疗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而晚期肾细胞癌不能行手术切除,预后差。因此,为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治率及存活率,对肾细胞癌发病分子学机制探究、找寻早期精确诊断分子标志物及靶向治疗位点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已成为全球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起初由于长链非编码RNA无蛋白编码功能,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杂音”,不具有生物学功能;但后来研究发现,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表观遗传学、细胞周期、转录后的调控和染色质修饰等,并发现其在多种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肾细胞癌、膀胱癌和胃癌等,而对其进一步研究有望发现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及分子靶向治疗位点,使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成为可能。因此,1ncRNA很有可能在未来肿瘤的诊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临床应用中拥有巨大前景。本章旨在总结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细胞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