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热辐射

三、热辐射

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特性,这种热传递的方式称为热辐射。热辐射虽然也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但它和热传导、热对流不同。它能不依靠媒质把热量直接从一个系统传给另一系统。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出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例如,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线。

热辐射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太阳供给地球的大量能量就是靠辐射方式传递的。火场中可燃物燃烧的火焰,主要是以辐射的方式向周围传播热能。因此,防止热辐射,是阻止火势扩展和扑灭火灾的重要措施。例如,在建筑防火中所设立的防火间距,主要是考虑防止火焰辐射引起相邻建筑着火的间隔距离。

(一)热辐射的特点

(1)发射辐射热是各类物质的固有特性。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大于绝对零度,它就能以电磁波的方式从表面放出辐射热。

(2)任何物体不但能从自己的表面发射辐射热,而且也可吸收其他物体发射的并投射到它表面的辐射热。

(3)热辐射过程伴随着能量形式的两次转化,即物体发射辐射热时,能转换为辐射能;物体吸收辐射热时,辐射能转换为热能。

(4)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它能把热量穿过真空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

(5)当有两个物体并存时,温度较高的物体将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辐射热能,直至两个物体温度渐趋平衡。

(6)辐射热射及另一物体表面上后,可能部分地被吸收,部分地被反射,还有部分可能穿透过去。

(二)影响热辐射的因素

根据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绝对温度为T的物体单位时间发射的能量为

Q=εσT4F (2-5)

式中ε——辐射率,计算中可视为常数;

F——发射表面积(m2);

σT4——辐射物体表面发射出来的辐射强度,其中σ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常量,

σ=5.67×10-8W/(m2·K4)。

1.辐射物体的温度

理论和实验表明,辐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所发出的辐射热与热源表面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QT4)。

2.辐射热源与受辐射物体的距离

受辐射物体与辐射热源之间的距离越大,受辐射物体受到的辐射热越小,辐射热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978-7-111-46757-1-Chapter02-23.jpg)。距离增加1倍,受到的辐射热减少到1/4。

3.物体表面情况

物体的颜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吸收的辐射热越多;表面光亮,颜色较淡,反射的辐射热越多;透明物体仅吸收一小部分辐射热,其余辐射热能穿透透明物体。

(三)热辐射与火灾

1)火场上可燃物燃烧形成的火焰,主要以辐射的方式向周围传递热量。火焰温度越高、面积越大、辐射强度越大。一般地说,火场上火势发展到最猛烈的时候,也就是火焰辐射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不仅会促使已着火的物质迅速燃尽,而且还会在很短时间引起一定距离内的可燃物着火。

2)辐射热作用于附近密闭容器(罐、瓶),会使容器内的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当内部压力超过其耐压强度就有可能使容器爆炸(爆裂),导致可燃气体或液体外溢。

3)为了防止和阻止火势通过热辐射发展蔓延,可采取下列基本措施:①在油罐壁上涂刷银粉,危险品仓库窗户玻璃上涂抹白漆。②在建筑物之间留足防火间距。③在石油化工塔群之间设置水幕。④灭火时利用移动屏障或水枪水帘遮断和减少辐射热。⑤设法冷却受到辐射热作用的物体。⑥疏散、隔离和消除受辐射热威胁的可燃物。

【思考与练习题】

1.简述影响热传导的因素。

2.简述影响热辐射的因素。

3.简述热传播的3种方式对火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