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质概况

二、地质概况

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是秦岭复合造山带的东延部分和根带(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南秦岭-淮阳褶皱带。南界为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北界为确山-合肥断裂,东以郯庐断裂为界,西界为湖北与陕西、重庆的省界(图5-2)。地层发育齐全,主体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北淮阳)、武当(丹江、两郧-武当山、平利-竹溪)、桐柏(随枣、桐柏)、大别(大别山)4个地层区8个地层小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大面积出露。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样,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最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大别地区是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构造活动强烈,深大断裂发育,主体构造线北西(西)-(南)南东向。多期复杂的构造改造及大量同构造增生岩浆物质的添加,使本区地质构造变得极其复杂,其形成与演化长期存在争议,Meng、Zhang(1997)和张国伟等(2001)提出基底形成阶段(Ar—Pt3 晚期)、板块构造演化阶段(Pt3 晚期—T2)、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T3—Q)三阶段演化模式,先后经历了扩张裂谷垂向加积、板块俯冲与碰撞、陆内俯冲收缩与伸展隆升等多阶段不同类型造山作用与过程。

图5-2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大地构造略图

1.断裂;2.蛇绿岩;3.太古代陆核;4.蓝片岩;5.榴辉岩;6.第四系;7.成矿带范围;8.省界

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的矿产,已发现有资源储量的矿产40余种、矿床(点)500余处。其中优势矿种为金、银、铜、钼、铅、锌、铁、稀土、钒、钛、锑等金属矿产及天然碱、石膏、磷、萤石、蓝晶石、矽线石、水泥原料、绿松石、建筑装饰材料等非金属矿产,具有集群成带分布特点。区内已探明湖北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大阜山金红石矿,河南破山银矿、老湾金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近年又新发现了安徽沙坪沟世界第二超大型斑岩钼矿(钼金属资源储量245万t)、河南周庵大型铜镍矿等一批矿床,显示出本区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时跟踪这些重大地质找矿成果,组织编制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及地质找矿部署方案》并于2012年7月获得国土资源部论证通过,成矿带正式被列入我国第20个国家级成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