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中南地区是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湖北江汉平原,为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年开展的全国试点区。2002年在省、部合作模式下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项目,为查清该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奠定了基础。截至2015年,中南地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完成34.29万km2,其中完成耕地面积9.23万km2,调查区陆地面积占中南地区陆地总面积的40.52%,调查区耕地面积占中南地区陆地耕地总面积的53.81%。“十二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中南地区部署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项目见表10-1。

表10-1 “十二五”期间中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表

“十二五”期间,中南地区利用中央财政资金5310万元,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精心实施了69 036km2 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其中调查耕地19 468km2,占调查面积的28.2%。同时在重点地区完成了1613km2 的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估。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系统采集了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查清了区内54项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含量和分布特征,编制了元素地球化学图及相关基础图件;建立了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和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为多学科研究和多领域应用提供了高精度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发现了大面积富硒土地资源,圈定富硒土地(Se 含量大于0.4mg/kg)共37 598km2,对发展富硒特色优质农业提供了有力的地球化学基础资料支撑。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显示工作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优质(一等)和良好(二等)以及中等(三等)土壤占比之和大于70%,为区内土地质量管护及农用地等级划分等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