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名字叫“卑微”

没有一种名字叫“卑微”

16岁那年,玲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恰巧这时县城的一个亲戚想让玲的父亲去帮忙照看房子,还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玲的父亲便欣然答应了。

玲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玲在学校住宿,周末就去父亲那里,帮父亲照料猪崽,以便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猪崽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也已经吃光了,父亲因为拿不出钱买饲料,整日忧心忡忡。

一次去食堂打饭时,玲发现同学们常常扔馒头、倒饭菜,于是想到,把这些剩菜剩饭用来喂猪不是挺好吗?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第二天就去学校拾馒头和剩菜剩饭了。

尽管玲为父亲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她很快就发现,这件事给她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很快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同学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的头上。

玲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她不怕生活条件艰苦,不怕摔跤跌倒,但最怕别人的歧视和嘲笑。好在同学们都不知道那是她的父亲,所以每到父亲来时她就躲得远远的。但她内心的害怕被别人识破的恐惧却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她对父亲说:“爹,您就别去学校捡剩饭剩菜了,人家知道了会笑话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袋锅冒出一闪一闪的火星,良久,父亲才说:“我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继续去学校拾馒头,玲则躲在教室里默默地读书,她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发呆。

那年冬天,班里要开家长会。玲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她不敢想象别人知道那拾馒头的“丐帮帮主”就是自己的父亲时会怎样地嘲笑自己。回到家后,玲对父亲说:“爹,您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您生病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第二天玲回到了学校,家长会开始了,欢声笑语不断,玲的心却冰凉得厉害:父亲啊,您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

玲无心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天哪!父亲,自己那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那破旧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玲的泪水夺眶而出,她飞快地冲出教室,把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剩菜倒进父亲的铁桶里。隔年9月,父亲送玲到省城读大学。乡下人的打扮在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玲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羞愧和怕被人嘲笑的忧虑。

女孩应该懂得的道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炼细腻感情的砺石。”在这个世界上,歧视和嘲笑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自尊自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的歧视和嘲笑都是暂时的,只要自己昂起自尊的头,只要自己积极努力,别人有的,你同样也会有。

心智成长金钥匙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来的这种气概,我们今天把它叫做骨气。做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这就是所谓的骨气。

相比于男孩,女孩虽然显得柔弱,但也要活得有骨气,不卑躬屈膝,不唯唯诺诺,挺起腰杆做人,绝不苟且偷生,这样才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一个有骨气的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一无所有,就凭一身傲骨也不会被人看不起;而一个没有骨气的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都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女孩呢?请牢牢记住下面8句话:

要想让别人看得起自己,必须自己首先看得起自己;

当你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哪怕再苦、再累、再痛,都要告诉自己不要放弃,要坚强;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懂你,至少你自己还懂自己;

幻想永远都成不了现实,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冷静,并不断奋进;

现实是残酷的,但是也要挺住,要努力;

很多东西已经注定,不要苛求和强求,要懂得坦然接受;

自信和乐观往往比漂亮的脸蛋更值钱;

要学会珍惜自己,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