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谢批评和打击你的人

要感谢批评和打击你的人

一位知名女作家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讲述了她青少年时代被老师批评和打击的遭遇:

她在高中时读的是文科,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得罪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她,说她无论怎么努力以后也成不了气候,还说她根本不是搞写作的料。

由于当时学校只有一个文科班,没办法转班,学理科又不行,所以她只好委屈自己,在十分压抑的情况下跟着那位语文老师学习了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她不停地练笔,但是高中几年她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因为当时,学校是统一向报纸杂志推荐学生的作品,而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她的语文老师。她有时候甚至怀疑这位专门跟她作对的老师根本没推荐过她的文章,因为很多水平不如她的同学总是源源不断地发表习作,而她的文章却总是石沉大海,这给她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

考上大学以后,她学的是中文专业,依然一如既往地笔耕不辍。因为读的书多了,视野更开阔了,所以写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她的文章不断地在当地和外地见诸报端。她拿出自己高中时代的一些作品尝试着投了出去,有些也很快发表了,这就更加印证了她当时的怀疑,所以她对语文老师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写作的动力就是源于一种年少时幼稚的仇恨。所以她说她现在最应当感谢的人就是她的语文老师,如果不是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刺激,她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于是在春节的时候,她拿着自己的作品集去看望语文老师。那位老师见到她以后,对她充满了愧疚和歉意,而她心中的“仇恨”在那一刻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女孩应该懂得的道理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人,这都不是良师;批评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良师,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有时候,你的成功很可能是批评或打击你的人成全了你,是他们给了你发愤进取的理由,是他们让你在逆境中学会了坚强,是他们让你学会流着泪微笑……当你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感谢曾经批评或打击过你的人。

心智成长金钥匙

富兰克林说:“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在人的一生中,批评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生活似乎永远源源不断地在制造着各种各样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师长的批评、朋友的忠告……批评时刻伴随着我们,也时刻保护着我们。我们在批评中校正自己的行为,在批评中拨正前进的航向,在批评中成长和进步,在批评中成熟和完善。

批评是女孩人生中的一门选修课,心胸狭隘的女孩会把它视为沉重的包袱,豁达乐观的女孩则会把它看成是变相的激励和成长的动力。很多时候,别人批评你,并不是因为他对你个人不满,而是对你的做事方式不满,并非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你明白自己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从而去弥补和改善它们,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当你习惯于这么想、这么做的时候,就预示着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孩了。

那么,面对批评,女孩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概括起来说就是: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会本能地拒绝,甚至有辩解的念头和反唇相讥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如何都要克制住,尽量让自己保持理性。对待别人的批评,最重要的是判断这些批评是否对你有价值、有帮助。

如果对方的批评对你来说是善意的、有参考价值的,你就应该考虑接纳对方的意见,而且要向对方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尽可能地按照对方的意见进行纠正和完善,和对方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明你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如果对方的批评是无中生有、无理取闹,你也不要急着辩解和反击。你应该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只有认真倾听,你才能知道对方的批评是因为误解,还是出于恶意。如果是因为误解,你就要向对方解释清楚,以便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是出于恶意,不妨显示出你的风度,一笑了之。

西方有句谚语:“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赞美和奉承的人,常常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不断改正缺点,纠正错误,提高自己。批评,其实是别人给予你的最宝贵的财富。你应该真诚地感谢批评你的人,因为他们才是你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