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敢于质疑

读书要敢于质疑

方玲是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但她读书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总爱挑书里的毛病和错误。一次,方玲正在房间里写作业,写着写着,她突然跑过来对爸爸说:“爸爸,我发现书上有一处错误。”爸爸心想,我买的这本课外读物可是正版图书,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吧?

于是爸爸半信半疑地接过书来,问方玲错误在哪。方玲看爸爸饶有兴趣地问自己,于是兴奋地说:“爸爸,你看这篇讲鹦鹉的故事中,指鹦鹉的时候用的都是‘他’而不是‘它’。鹦鹉是动物,怎么能用单人旁的‘他’呢?应该用宝盖头的‘它’呀,对吗?”

爸爸虽然认为女儿说得有道理,不过书中所讲的是一个童话,鹦鹉是拟人化地来进行描写的,在这里用“他”也不为过。但是,对于女儿用心读书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爸爸还是给予了夸奖,“你肯动脑筋,爸爸要表扬你。不过,这是一篇童话,鹦鹉和人一样,说了很多话,不再是现实中的鹦鹉了。说现实中的动物要用宝盖头的‘它’,这一点很正确。但是在这样的童话故事中,用‘他’来将动物拟人化,也是非常恰当的。”方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爸爸继续说道:“这只鹦鹉在童话中其实变成了一个像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的小朋友,就和你一样。童话中常借用动物的角色来讲一些人的故事,所以很多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用单人旁的‘他’或女字旁的‘她’。你用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啦。”方玲听罢爸爸的解释,高兴地表示自己理解了,然后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间读书去了。

女孩应该懂得的道理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旨在告诉女孩们,读书时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对书中的内容加以分析,不要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要完全相信它,要辩证地去看待书中所讲的东西,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心智成长金钥匙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书的礼赞数不胜数。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书还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甚至唯书本是从,轻则会使自己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害己,贻害无穷。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智者的共识。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高尔基曾说“怀疑是进步的阶梯”,犹太经典《塔木德》上也说“怀疑比盲目信仰更值得肯定”。有智慧的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女孩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就要对一切事情都要有怀疑精神,即使面对权威,也要有胆量去质疑。

怀疑精神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在古人看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是学习的开始,怀疑是智慧的源泉,有怀疑才会有探索,有怀疑才能不断进步。怀疑更是学习上的助推器,因为有了怀疑,人们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进而更好地利用知识。一个只懂得一味地读死书的人,永远也学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更不会取得任何进步。

更何况,今天的出版业已经大大发展,各种书籍汗牛充栋、鱼龙混杂,其直接的负面效应就是“无错不成书”,这已经成为一个人们一再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

那么,怎样做一个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女孩呢?

女孩培养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其实就是让自己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更不过分迷信权威。怀疑精神是一种科学思维,当你表现出怀疑的时候,就会向父母、老师或其他人提出疑问,千万不要羞于提问,担心父母、老师或其他人会反感自己。敢于怀疑和提问是有求知欲的表现,要知道,没有怀疑,你就不会有探索,没有探索,你就不会有突破和进步。

在平时,你还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千万不要怕自己说错了会招来父母、老师或其他人的责怪。大胆发表不同见解,不仅有助于活跃你的思维,还会让你和父母、老师或其他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促进你的性格良性发展。

此外,在读书学习时,女孩还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培养自己求异的思维能力。当自己对某一事物产生怀疑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多加思考,这对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