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比天赋更重要
有个读小学的小女孩,尽管天资聪颖,平时说话做事也很机灵,但学习很不用功,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而且有几次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小女孩的父母很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老师的互动和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小女孩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了。
读到这里,很多人禁不住要问了:这个小女孩的父母为何如此自信,他们的自信源自哪里?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的“智商高”?后来经过了解得知,原来是小女孩的父母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殊不知,这个所谓的爱因斯坦的故事,其实是以讹传讹的产物。而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就很优异,而不是人们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因为人们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父母“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地大声疾呼:“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的包装,很多重要的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给儿子促成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事实的确如此,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之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只是一时的困惑,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难道不是误人子弟吗?
女孩应该懂得的道理
爱因斯坦说:“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运气、家庭背景、天赋、努力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别人的盲目模仿和复制?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其实只有自我悟彻、自我把握、自我勤奋、自我努力。
心智成长金钥匙
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发现,他们都不是什么“天才”,他们之所以最终走向辉煌,获得了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勤奋: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刻苦,顺利考上剑桥大学;大学时代依然埋头学习,成绩优异;参加工作之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上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无独有偶,美国一家知名杂志社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勤奋是排在第一位的。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成功“故事”,不要相信什么天赋异禀,更不要相信成功可以投机取巧和走捷径,要想获得成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勤奋。这个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勤奋的女孩呢?
通过劳动促使自己勤奋
女孩的勤奋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你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以后,你的勤奋会直接体现在你的工作中。因此,你需要从小通过劳动来培养自己勤奋的好习惯。你需要时刻提醒和激励自己:只有辛勤劳动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培养自己替父母分忧的孝心和责任感
经受过一番勤奋磨砺的女孩,一定是一个已经具备责任心的女孩。责任,不仅是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关心、疼爱自己的人负责。当你懂得了父母挣钱不容易的时候,你心里就会想,我一定要争口气,让我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就会更加勤奋刻苦地去学习和工作,以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因此,你有必要培养自己替父母分忧的孝心与责任感,这往往会成为激励你去努力奋斗的一种动力。
劳逸结合,不烦不腻
劳逸结合的做事效率,要远远高于“疲劳战”和“磨洋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使人保持了对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学习或工作时,女孩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让自己有时间舒展一下筋骨、放松一下精神。千万不要长久地磨时间去学习或工作,那样既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或工作目的,还容易使自己产生腻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