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真题解析
2008年真题
珍爱生命从护心开始
生命第一杀手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人们解决了温饱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与吸烟、缺乏运动、紧张和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已经成为危害健康、危及生命的第一杀手。
近年来,“猝死”事件在各地屡有发生。压力过大,劳累过度,使得不少中青年人成长处于亚健康状态,积重难返而猝死。在众多猝死事件中,多数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而半数以上的心肌梗死是没有先兆的,突然起病,致死或致残;在心肌梗死的发病早期死亡者中,半数都死在到达医院之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好像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现在每天医院急诊室、监护室里都能看到一些非常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而且原来越多。
无知者“无畏”
多数并不是死于无钱,而是死于无知,即缺乏预防意识,缺乏对健康的忧患意识,这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中尤为突出。他们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忙于应酬,很少有人把自己的健康放在心上。
值得注意的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的心血管病多是“隐形杀手”,平时无明显症状,但在不知不觉或无先兆的情况下,以突然发病的形式瞬间结束人们的生命。相当多的病人第一次发病或第一次有临床表现就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进而结束生命。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白骨精”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甚至幻想患病以后再亡羊补牢。实际上,在长期的超负荷“压迫”下,他们一旦发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次就往往可能猝死,所以一定不能心存侥幸。
管住嘴 迈开腿
血脂的异常和胆固醇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中心型肥胖、日常生活缺乏运动、饮食缺乏蔬菜水果,都已经被证明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多种危险因子的疾病,那么应首先从防危险因素上做起,而不是等到患了高血压再去吃降压药物,得了高血脂再去降血脂。
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救的。吸烟是万恶之源,不只是危害心血管,也是引起呼吸系统和多种癌症的“罪犯”。吸烟害己更害人,吸烟不是“嗜好”,而是疾病。肥胖和血脂异常也可以明显增加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的危险。
心血管防治要注重“治未病”,对每一个人来说,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要不吸烟,“管住嘴”,特别要从青少年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告别吸烟,告别垃圾食品。
“迈开腿”,除了爬山、游泳等运动以外,要把路走起来。如果大家能坚持每天快步走一万步的话,持之以恒,定将受益匪浅。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为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1024字)
写作解析
1.分析中文原文
本文一共十三段,而且文章各部分均有副标题,这就对于考生来说很容易抓住文章的主要要点。在阅读中文原文后,我们可以确定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在原文划出相应的关键细节内容。关键细节内容请见原文划线部分。各段的段落大意简要如下:
第一段:副标题1:生命第一杀手
第二段: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第一杀手
第三段:“猝死”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事先没征兆,突然起病
第四段: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心肌梗死患者
第五段:副标题2:无知者“无畏”
第六段:多数人死于无知,既缺乏预防和忧患意识,“白骨精”尤为突出
第七段: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是“隐形杀手”
第八段:很多“白骨精”意识不到自己是高危人群
第九段:副标题3:管住嘴,迈开腿
第十段: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从防危险因素做起
第十一段:吸烟是万恶之源
第十二段:“管住嘴”
第十三段:“迈开腿”
在确定每段的段落大意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文章共三个要点,就是三个副标题,因而英文摘要最好是符合副标题,由三个段落组成。根据各个副标题下的具体细节,可以整合内容,形成英文摘要的中文提纲,但要注意段落和句句间的逻辑关系连接。
2.摘要的中文大纲
第一段(第1~4段):生命第一杀手。近些年来,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压力过大、劳累过度使得不少中青年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猝死”事件屡有发生。心肌梗死趋于年轻化,而且大多没有先兆。
第二段(第5~8段):无知者“无畏”。多数人死于无知,即缺乏预防和对健康的忧患意识,这在“白骨精”中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多是“隐形杀手”,即平时无明显症状,在不知不觉中残害人们的健康。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白骨精”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高危人群,心存侥幸。
第三段(第9~13段):管住嘴,迈开腿。血脂异常、胆固醇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中心性肥胖、日常生活缺乏运动、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紧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从防危险因素做起。“管住嘴”首先要不吸烟,烟是万恶之源,其次要注意饮食,尤其要从青少年抓起。“迈开腿”是指除了爬山、游泳等之外,坚持每天快步走。
3.供参考的表达式
第一杀手 top killer
不良生活方式unhealthy lifestyle
慢性病 chronic diseases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肿瘤 tumor
压力过大 excess stress
劳累过度 overwork;overloaded work
中青年人 young and middle-aged individuals
亚健康状态 sub-health
猝死 sudden death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趋于年轻化 younger trend
先兆 sign
死于无知 die of ignorance
意识 consciousness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white-collars;backbones;elite
隐形杀手 invisible killer
高危人群 high-risk group;high-risk population
心存侥幸 count on luck
“管住嘴” control the diet
“迈开腿” start workout or exercise
血脂异常 abnormal blood lipid
胆固醇升高 the increasing cholesterol
糖尿病 diabetes
高血压 high 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
中心性肥胖 central obesity
4.参考范文
Love Your Life,Care Your Heart
In recent years,some chronic diseases related to unhealthy lifestyles,particularl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umors have been becoming the top killer.Excess stress and overwork contribute to sub-health among many young and middle-aged individuals,which causes high occurrence of sudden deaths without any signs,even frequently happening among young people.
It is believed that most people die of ignorance,that is,lack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onsciousness.Unfortunately those white-collar workers and elites,counting on luck,don’t realize at all that they are high-risk groups.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duced by unhealthy lifestyles are invisible killers,which have no any obvious symptoms.
Controlling your diet and enjoying workouts are the optimal solutions.It is accepted abnormal blood lipid,smoking,diabetes,hypertension,inactive life,lack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as well as stress are the high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us,prevention of those risks comes first.First of all,please quit smoking,in combination with control your diet,which should be required among young people.Besides,apart from climbing and swimming,walking at fast pace can be beneficial.
(182 words)
2009年真题
水果是否可吃可不吃
水果含有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矿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以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很低。20世纪80年代我在美国分析了美国100万人十年追踪研究的资料,发现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人群,肺癌死亡率为吃水果人群的1.75倍。而且从45岁到74岁的每个5岁年龄组均表现出类似的结果,说明这种因果关系非常可靠。美国有句谚语叫:“一天一个苹果,不用看医生。”说明他们很早就总结出了水果对疾病的预防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提出了“天天五蔬果”的口号。其含义是,为保障健康,最好每天吃够五种蔬菜和五种水果。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多进食水果和蔬菜还可降低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那么,到底水果中的什么成分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是不是维生素?服用市售维生素制剂是否可起到相同作用?我又进一步分析了肺癌死亡与服用维生素制剂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常服用维生素并不能起到类似的保护作用。再专门分析重度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与进食水果和服用维生素制剂的关系。发现水果仍然起到保护作用,而维生素却没有。该分析研究的结论是人工合成的维生素不能替代水果对肺癌死亡的预防作用。后来的一些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对此,营养免疫学家的解释是:天然植物中的维生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相互联合一起工作。一种维生素补充的过多或不足,均会影响和削弱其他营养素或维生素的作用。由于化学合成的维生素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分离的,复方的各成分间的比例也与天然的不尽相同,所以他们不能产生与天然物质中所含的维生素一样的功效。有些国外的专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为“人造的不如神造的”。另外,蔬菜水果中还可能含有些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生理活性物质。目前,天然食物的抗氧化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各国营养学家正在进行研究开发。研究已证实,有些蔬菜水果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如大蒜、胡萝卜、柿子、柑橘、猕猴桃等能提高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一般人群来说,维生素制剂绝不能也不应当代替日常对水果、蔬菜的进食。另外,过多地服用维生素制剂还可能引致一些副作用,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如服用过量维生素D会导致软组织钙化,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长期服用维生素E易引致血栓等。在病态情况下,由于体内某些维生素的大量消耗或吸收合成转化不良,打破了其正常平衡,则必须适当补给,如,发热、手术、患心肌梗死等疾病时需补充维生素C;肝肾功能不良时需补充维生素D等。但这些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110字)
写作解析
1.分析中文原文
本文一共三段,主要讲述水果对健康的好处,以及维生素制剂对人健康的影响。关键细节内容请见原文划线部分。各段的段落大意简要如下:
第一段:水果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可溶性纤维对人体健康有益
第二段:维生素制剂不能替代天然维生素
第三段:水果每日膳食必需品,以及维生素制剂的副作用在确定每段的段落大意后,我们可以根据选取各段主要具体细节作为论据支持三个段落的主旨。文章中的具体重要细节参见原文中的划线部分
2.摘要的中文大纲
第一段(第1段):水果含有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矿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以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很低。一项研究表明,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人群,肺癌死亡率为吃水果人群的1.75倍。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提出了“天天五蔬果”的口号。其含义是,为保障健康,最好每天吃够五种蔬菜和五种水果。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多进食水果和蔬菜还可降低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第二段(第2段):服用市售维生素制剂不能起到水果所起到的作用。一项有关肺癌死亡和维生素制剂的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维生素不能替代水果对肺癌的预防作用。天然植物中的维生素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共同工作的。但化学合成的维生素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分离的。另外,蔬菜水果中还可能含有些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已证实,有些蔬菜水果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如大蒜、胡萝卜、柿子、柑橘、猕猴桃等能提高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
第三段(第3段):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般人群来说,维生素制剂不能替代蔬果的进食,过多服用维生素制剂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在病态情况下,必须适当补给维生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供参考的表达式
必需 indispensable
合成 synthesize
矿物质 mineral
抗氧化作用 antioxidant effects
可溶性纤维 soluble fibers
死亡率 death rate
中风 stroke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发病危险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a disease
市售 over-the-counter
营养素 nutrient
生理活性物质 phys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
柿子 persimmon
猕猴桃 kiwi fruit
大蒜 garlic
延缓衰老 delay aging process
膳食 diet
替代 substitute
副作用 side effect
4.参考范文
Fruits,rich in the minerals that human bodies need but cannot be synthesized by themselves,anti-aging vitamins as well as soluble fibers which considerably decrease cholesterol in the blood,are beneficial to human’s health.However,Chinese particularly males eat less fruits.It is indicated by a research that people eating less or no fruit have higher risks of lung cancer.WHO has also advocated that consumption of five kinds of vegetable and fruits can develop human’s health.Another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increasing vegetable and fruit consumption can lower the risks of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ver-the-counter vitamin supplement cannot play the role that fruit does,such as prevention of lung cancer.It is believed that natural vitamins work together with other vitamins and nutrients while synthetic vitamins are separated from other vitamins and nutrients.In addition,research has verified that some vegetable and fruit such as garlic,carrot,orange and kiwifruit have antioxidant effects which can help delay aging.
Therefore,fruit should be the significant component in daily diet.For ordinary people,vitamin supplements can’t substitute natural vegetable and fruit,even excess intake of supplements can cause side effect.As patients,they should consume vitamin supplements with the help of physician’s instruction.
(204 words)
2010年真题
新兴学科:药物心理学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病变部位,而病人的心理作用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药物的作用。为了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疗效,人们必须研究药物心理学,讲究服药心理。
现代医药学认为:药物大多能产生两种效应。药物通过其药理作用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此为药物的生理作用。药物还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病人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此为药物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心理效应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药物的心理效应是指由医生的威信,病人对药物的信任感,接受药物治疗的体验、评价,治疗时外界的暗示及药物的广告效应等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药物心理学正是建立在药物心理效应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众所周知,用同样的药物,由专家、名医开出的则效果会更好,这就是药物心理学最简单而明显的例子。
有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种子”,而心理状态是种子赖以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土壤”。药物的药理作用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基础,而药物的心理效应则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特别是在治疗心因性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中,良好的心态显得更为重要。
与服药心理关系最密切的是药物的信誉。原因为:虔诚的信念和愉快的心情能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而适量的肾上腺素能耐受200~400倍致死量的细菌内毒素。药物的良好信誉,能树立人对药物治病救人的鉴定信念。
为什么不良心态会降低药物的生理效应呢?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不良心态会影响内分泌、心脑血管系统等的功能,从而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体内细菌就乘机繁衍滋生,药效当然就降低了。积极的服药心理,可激活内分泌和潜在的免疫功能,药物在免疫器官分泌抗体增多时,能发挥最佳疗效。
药物心理学对人体的作用,在某些人中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有神经质、意志薄弱、心理缺陷和易受暗示的人。药物心理学揭示了安慰剂止痛和心理安慰的奥秘:安慰剂可通过心理暗示作用刺激大脑产生内源性脑啡肽,其结构类似天然吗啡,作用于疼痛部位,从而减轻疼痛。
许多人有以自觉症状为主的慢性病。许多慢性病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和隐痛等,这些症状与心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而药物的心理作用正是通过心理暗示来调整人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治愈或缓解了原有的慢性病。
医护人员的语言、举止和行为对病人的用药心理影响很大。目前世界各国对癌症、类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尚无特效药。但医生绝不可对患者说:“此病为绝症,无药可治。”如对症适时选用安慰剂,有时会收到真正特效药所没有的神奇作用,至少可解除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在心灵上得到安慰和鼓励,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暗示疗法和安慰剂。安慰剂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而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药物心理效应不但具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而且还有改变器官功能活动和躯体症状的多种作用,故可用于治疗某类躯体疾病及多种心理疾病。
(1228字)
写作解析
1.分析中文原文
本文段落较多,内容较复杂,不利于考生快速确定文章中的主要要点。这就要求考生研读每一个段落并抓住段落主旨,然后根据段落主旨确定摘要写作的要点。各段段落大意简要如下:
第一段:病人心理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有必要研究药物心理学
第二段:药物产生两种效应:生理作用和心理效应
第三段:药物心理效应的定义
第四段:药物和心理状态的关系:形象比喻
第五段:药物信誉
第六段:服药心理对药效的影响
第七段:药物心理学对人体的作用
第八段:心理暗示有效缓解自觉症状
第九段:医护人员的语言、举止和行为对病人的用药心理影响很大
第十段:药物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暗示疗法和安慰剂根据这些段落主旨考生可以提炼或总结概括摘要的要点,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的要点如下:药物产生的两个效应、药物心理学定义及重要性、药物心理效应对人体的作用、药物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相关细节参见文章划线部分。
2.摘要的中文大纲
第一段(第1~3段):药物作用于人体的病变部位,而病人的心理作用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药物的作用。现代医药学认为:药物能产生两种效应:生理作用即通过药理作用治病,和心理效应,它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药物心理效应是指医生的威信,病人对药物的信任感,接受药物治疗的体验、评价和治疗时外界的暗示及药物的广告效应等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
第二段(第4~6段):在治病过程中,药物的心理效应起到十分微妙的作用。服药心理关系最密切的是药物的信誉。药物的良好信誉,能树立人对药物治病救人的坚定信念。不良心态会影响内分泌、心脑血管系统等功能,从而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相反积极的服药心理可激活内分泌和潜在的免疫功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第三段(第7~10段):药物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暗示疗法和安慰剂。安慰剂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而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医护人员的语言、举止和行为对病人的用药心理影响很大。对于那些有神经质、意志薄弱、心理缺陷和易受暗示的人,或是有自觉症状的慢性病人,安慰剂可通过心理暗示作用于疼痛部位,从而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3.供参考的表达式
药物心理学 pharmacopsychology
病变部位 the sit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药理作用 pharmacological effect
威信 prestige
信任感 sense of trust
心理暗示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综合 comprehensive
药物信誉 credibility of medicine
内分泌 endocrine
心脑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system
抗病能力 resistance to diseases
免疫功能 immune function
疗效 efficacy
安慰剂 placebo
生理功能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神经质 neurotic person
意志薄弱 weak will
心理缺陷 mental defect
自觉症状 self-sense symptom
4.参考范文
Medicine imposes effect on the body’s disease and patients’psychology can more or less affect the result of medicine.Medicine can produce two effects:physiological effect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The former one means diseases can be cured b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while the latter one can promote the medicine more effective.Psychological effect of medicine 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including physicians’prestige,patients’trust to medicine and their experiences of treatments and their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psychological effect of medicine performs the delicate roles.The credibility of medici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atients’psychology.Unhealthy mental attitude would affect endocrine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functions,which will lower body’s resistance to diseases.On the contrary,positive attitude can activate potential immune functions and increase the efficacy.
Th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pharmacopsychology are implication and placebo.Placebo will influence patients’mental state and body’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hrough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and the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drugs.In this case,medical staff’s words,behavior will greatly influence patients’medication attitude.For those people with weak will or psychological defects or those with self-sense symptoms,placebo can impose effect on the pains through mental hints,which will relieve pains and symptoms.
(202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