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立规矩,才能培养自律的孩子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者召集了多名年龄4岁的孩子,他们给每个孩子都分发了一个香甜可口的糖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够忍着不吃这个糖果,那么等一会儿之后,他们会得到另外一个糖果作为奖励。说完之后,研究者假装离开,其实是在暗中观察这些孩子。他们发现有的孩子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始吃手中的糖果;而另外一些孩子,虽然也想品尝糖果的味道,但他们最终还是忍住了。等实验结束,他们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奖励——另外一个糖果。
若干年之后,研究者对这些孩子们进行回访,发现能忍着不吃糖果的孩子,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没有忍住吃了糖果的孩子,成绩以及情商方面,都有一些欠缺,他们的前途也不是太乐观。
一个人能够取得成绩,除了智商、情商方面以外,自制力也很重要。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他了……”如果孩子缺乏自制力,就会变得任性、自私、追求物质享受、贪图安逸。这样的孩子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又谈何去获得成功呢?在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学会自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才能看得更长远,从而有更多的收获。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孩子过严或者过松都不好,家长只有把握得当,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有一位妈妈,平时基本不给孩子买零食,怕孩子吃太多的垃圾食品影响健康。有一次妈妈的单位周末举行野炊,大家都纷纷带上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同事们都带了好多零食,因为以前孩子从来没有吃过,这次一下子就忍不住了,吃了这个又吃那个,回到家后肚子疼了大半夜。
自从吃到了零食之后,孩子便喊着让妈妈去买。妈妈烦不过,就给孩子买了两包糖。结果仅仅用了一天,孩子就吃完了——这一天,他简直就没停过,吃了一颗又一个,连饭都不吃了。吃完之后,孩子又让妈妈去买,不买的话就哭个不停。
这下妈妈可犯了愁,不给孩子吃零食,他就哭个不停;但是给他买太多零食,他就只吃零食,连饭都不吃了,这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
后来妈妈想了个办法:她不再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而是开始研究哪些零食对孩子健康有益,哪些零食对孩子健康无益,然后买那些对孩子健康有益的。她把零食放在孩子能够得着的地方,对孩子说:“妈妈把零食放在这里,现在妈妈和你立一个规矩:在吃饭的时候,你绝不能因为吃零食而耽误吃饭;在吃饭之后,你可以吃一些零食。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从此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因为吃零食而耽误吃饭。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如果家长放纵不管,孩子很可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去管以后怎么样。而一旦家长没有为孩子立规矩,他们很可能就会形成坏习惯,等家长再想控制的时候,就难上加难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开始的时候一边写作业一边玩东西,等到时间一久,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了,必须写一会儿玩一会儿。等家长再想改变他们的时候,就已经很难了,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
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就应该为孩子立一些规矩,对孩子进行一些合理的约束,这是管好孩子的一个重要开端。等到时间一久,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自律,并且养成好习惯。
一位家长曾经分享了自己的教子心得:
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没几天,我就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他早上不想起床,经常赖着不起来;第二,他写作业太慢,总是一边写一边玩,直到很晚才睡觉。我觉得要做些改变,要不然孩子会养成一些坏习惯。
我首先和孩子约定,写作业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把写作业的时间控制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我让他到我的书房去写,并且把书桌上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全部拿走。在我数次督促之后,他一边写一边玩的毛病改掉了,基本上很早就能写完作业了。因为作业完成得早,他基本上10点之前就能睡觉了,而不是每天都忙到很晚。
之后,我又跟他商量,订立了另外一个规矩: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和我一起去晨练。我儿子平时很喜欢运动,很痛快就答应了。于是后面的几天,我起床之后就去叫他,让他和我一起出去锻炼。开始几天他不适应,但是坚持了十几天之后,就很容易做到了,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他也能坚持6点30分起床和我一起去锻炼。
上面这位父亲是一位聪明的家长,他发现问题之后,马上给孩子订立规矩,帮孩子改正坏毛病。他通过立规矩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他逐渐形成好的习惯。就拿晨练这件事来说,他的孩子一旦形成习惯,就能够坚持一辈子,这对孩子健康来说,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自律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即使家长不督促他们,他们也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收拾好屋子、自己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他们做任何事都积极主动,不需要父母的严厉管教。但是要想让孩子变得自律,在开始的时候要为孩子定规矩,让他接受合理的约束。只有在规矩的指引下,孩子才能变得自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