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励孩子,多注意孩子的优点

多鼓励孩子,多注意孩子的优点

我们中国的家长,似乎有一个通病:我们更容易去关注孩子的错误以及缺点,对于孩子的优点则习惯视而不见。我们习惯盯着孩子的不足之处,然后用定规矩、批评责备等方式纠正孩子,认为这才是教育,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

也许大家都看过下面这则小故事:

一个孩子开始考了90分。他非常高兴,拿着卷子一路小跑回到家。考了这样的成绩,他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他。

他把卷子给了妈妈,满以为妈妈会说一些表扬的话,结果妈妈却对他说道:“你要加油学习了,你还差10分才能拿满分!快回屋去学习吧,以后不要看电视了!”

上面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以为对孩子苛刻是希望他能不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变得更好。这样的想法不错,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做却是非常“冰冷”甚至残酷的教育方式。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中十分努力,做得已经足够好,但是你的老板仍然是吹毛求疵,你还有工作的积极性吗?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极度渴望父母的鼓励以及认可的。一个经常得到认可和鼓励的孩子,会变得自信、独立,对于新鲜的事物,也愿意尝试,即使遭受了挫折,也不会放弃,因为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批评和质疑中长大,他会丧失自信,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再进行尝试,因为害怕自己会做错。

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年龄还小,还不成熟,还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他们包容、理解,鼓励他多尝试,也多给他们犯错改正的机会。

一位妈妈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作业”。他在幼儿园玩儿习惯了,一放学,就尽情去玩耍了。我问他:“老师没有留作业吗?”他有些懵懂地说:“老师没和我说要写作业。”儿子一向不撒谎,我也比较相信他的话,就没有再追问。结果第二天老师告诉我,儿子没有写作业。

等儿子放学回来,我又问儿子:“今天老师留作业了吗?”儿子有些磕磕巴巴地说:“好像是让写作业,可以我没记住。”我说:“妈妈有老师的电话,你可以给老师打个电话问一下。”儿子给老师打了电话,然后就去写作业了。

接下来十几天,儿子不是忘了老师留了什么作业,就是忘了写。偶尔两天表现比较好,也是把字写得歪歪扭扭,一点都不认真。

我和周围的一些家长沟通,发现他们都很重视这件事,有的家长还给孩子定了规矩,几点到几点,专门是写作业的时间,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有的家长甚至还“陪写”,坐在一旁进行监督。

我不认为这件事很严重。孩子年龄还小,仅仅上了十几天小学,一切都是新的开始,犯一些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给孩子定规矩或者监督他,而是仅仅给了他一些建议,比如把老师留的作业记在小纸条上,或者忘了留的是什么就给老师或者同学打电话询问一下。当他表现比较好的时候,我会适当鼓励一下,比如表扬他某个字写得很认真之类的。

大约过了一个月,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儿子完全进入正轨,既不用我提醒,也不用我“陪写”,更不用我监督,就能把作业工工整整地写完。

上面这位妈妈做得非常好。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她没有马上就提出批评,或者通过定规矩的方式进行纠正,而是选择了相信和等待。他相信孩子能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便仅仅给了一些建议,也给了一些鼓励和支持,然后让孩子自己进行调整。最终,孩子也没有让他失望,不用妈妈帮助就能把作业独立完成。

就给孩子定规矩而言,鼓励和认可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我们要多注意孩子的优点,给他们尝试和犯错的机会,而不是只盯着他们的不足,一旦犯错就马上用定规矩的方式来纠正。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进行判断: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能力不足造成的,还是问题已经很严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是前者,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然后让他们大胆尝试;如果是后者,可以通过定规矩的方式帮孩子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