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孩子破坏规矩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有时候孩子破坏规矩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孩子破坏规矩有很多种情况,有时候他只是感觉好玩,和你开个玩笑。比如你把水果放在小孩子手中,让他自己去吃,结果他直接把水果摔在地上。你再给他一个干净的水果,他又会摔在地上。这下你不给他了,他就开始哭闹。你告诉他,不能再把水果摔到地上了,他点头同意,结果你给了他,他就又把水果摔了出去。你开始生气地数落他,看着你生气的样子,他感觉好玩,“咯咯”地笑。他从你的态度中得到了一个新的游戏:只要我摔水果,妈妈就会生气,这真是太好玩了!

还有时候,孩子破坏规矩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当给孩子定下规矩后,孩子不仅不遵守,反而不停地哭闹、赖在地上、打人,等等,如果这样的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我们就需要反思一下:究竟是孩子不想遵守规矩,还是有其他的情况?是不是我们对他关注不够?

子文今年3岁。有一天妈妈陪她读绘本,一条微信发了过来,妈妈便打开来看。那是一条朋友发来的小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妈妈不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这时候子文不干了,一把就把手机从妈妈手里抢了过去,使劲摔到了地上。妈妈手机的屏幕一下子摔裂了。看着被摔坏的手机,妈妈心疼坏了,朝着子文嚷道:“我不是跟你说过不能摔手机吗?为什么你就是不听?”子文则跟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一起继续读绘本吧。”

上面这位妈妈,本来是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的,但是因为收到了微信,妈妈的关注点就脱离了孩子,而是去读微信的内容。这下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不专注,所以就去抢妈妈的手机,进而把手机摔在地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妈妈把关注点放在他的身上。

对于此类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愿望:我要爸爸妈妈关注我,把焦点放在我的身上!如果得到的仍是关注太少,他们就会故意破坏规矩,或者故意惹出事端,进而获得家长的关注。比如妈妈在一边给闺蜜打电话谈笑风生,而完全不去关注自己的孩子,他就可能会摔东西、哭闹,等等,这下妈妈就没法再谈下去。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孩子的闯祸暴跳如雷,甚至会打孩子一顿,但是对于缺乏关注的孩子来说,他们宁可被打,也要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确定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并不少,但是孩子仍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规矩、惹出事端,这种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一下:是不是我们的做法,“激励”了孩子的行为,从而让他一再重复。

4岁半的玉文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哭哭啼啼,拖延上幼儿园的时间。妈妈规定她7点钟必须起床,如果不起来,妈妈就会批评她。这天早上,妈妈催她起床,她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疼!”妈妈一听,就着急了,赶紧带她去医院,开了药之后,怕她不舒服,就请了假,一天都陪她,还买了好多她要吃的东西。过了几天,妈妈看她病好了,就让她第二天去上学,结果第二天早上,玉文又说肚子疼,妈妈就又让她在家待着不去上学。结果从那以后,玉文隔三岔五就肚子疼,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毛病。妈妈最后发现,她就是想通过这个借口待在家里。

上文中的玉文,她为什么老是装肚子疼?就是因为他从中得到了好处:第一,可以待在家里不去上学;第二,妈妈竭尽所能地陪着她,她想吃什么就给她买什么,把她当小皇帝一般看待。所以,她隔三岔五地就“肚子疼”,通过这个借口达到自己逃避上学、获得关注的目的。

遇到玉文这种情况,妈妈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