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规矩方法3:对规矩进行重复
通过前面两节,各位读者应该已经学会了如何给孩子定规矩:在定规矩之前,和孩子事前商量,让孩子充分参与;然后把规矩说明白、讲清楚,让孩子很容易去执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变得配合。
当然,上面谈到的两个方法也不是万能钥匙,当规矩制定好后,孩子可能配合,也可能不配合——有的孩子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破坏规矩,毕竟这些规矩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们进行约束。
4岁的倪昊已经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妈妈都要花半小时催他起床。后来,妈妈和他约定,给他准备一个小闹钟,闹钟一响,他就自己起床穿衣服。因为妈妈要给他买一个小闹钟,倪昊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小闹钟响了半天,倪昊却根本不起来。妈妈有些着急了,走到倪昊的屋子去催他。
妈妈:“该起床了,咱们不是昨天说过,小闹钟一响,你就自己起床穿衣服吗?”
倪昊:“我再睡一会儿,就睡5分钟。”
妈妈:“你要迟到了!你还要刷牙、洗脸、吃饭,你的时间来不及了!”
倪昊:“我会加快速度吃饭,我只要一分钟就能洗脸刷牙,把饭吃完。”
妈妈:“这些事情你一分钟之内根本做不完的。”
倪昊:“我能做完。”
妈妈:“你做不完。”
倪昊:“我一定能做完。”
……
两个人争论了大概有10分钟,倪昊仍然躺在被窝里。
孩子有时候很“聪明”,他们总能找到父母的软肋,或者逼父母就范,或者用敷衍的方式应付父母,让定好的规则无法执行。上文的倪昊就是这样,他避开起床的话题,和妈妈去争论其他问题,结果妈妈“上了当”,和他争论了有10分钟,让他赖床的愿望得逞了。
那么,当孩子抵触或者拒不执行定好的规矩时,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盯着孩子的眼睛,重复定好的规矩。还以上文中的事例来介绍一下这个方法。
妈妈:“小闹钟已经响了,起床的时间到了。”
倪昊:“我还想再睡一会儿,5分钟就可以,5分钟之后,我就自己起床穿衣服。”
妈妈:“(蹲下来,看着儿子的安静,把上衣拿过来,拍了拍他)这是你的上衣,现在把它穿好。”
倪昊:“我还想睡一会儿。”
妈妈:“(仍然看着孩子的眼睛,声音温和而坚定)现在穿好你的衣服,要起床吃饭了。”
倪昊:“时间还来得及,我再睡5分钟,我不会迟到的。”
妈妈:“(拍拍孩子的头,仍然温和坚定地说)你要起床了,这是你的上衣,穿好它。”
倪昊:“(有些不情愿地)好吧……”
和孩子做一些争论是没有用的。他们故意岔开话题,和你无休无止地争论下去,从而让自己得逞。妈妈要做的,就是重复规矩,不去和孩子争论,这样,孩子就没有敷衍和拖延的机会,而且会有一定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在重复规矩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肢体语言及语调。在这种时候,妈妈既要保持温和,也要做到坚定,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把已经制定好的规矩再说一遍。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非常管用。通常重复一两遍,孩子就会服从规矩,配合家长的要求。
俗话说:事不过三。妈妈最多重复3遍,如果重复了3遍,孩子仍然不执行,那就要用下一节将讲到的方法:告知孩子可能发生的后果,这样可以对他产生一种“警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