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规矩方法2: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让孩子听得懂
上面一节,我们讲到了定规矩的第一个方法:和孩子进行商量而不是独断。现在,我们来讲定规矩的第二个方法: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让孩子听得懂。这个方法中,有两层含义,我们来一一讲述。
第一,不要在同一时间段同时给孩子定下很多规矩。
上二年级的小娜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妈妈非常着急。这一次,小娜考试又没有及格,妈妈就更心如火烧了。她一下子就给女儿定下好几个规矩:1.每天放学回来,必须先写作业,不可以看电视。2.作业写完之后,再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3.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不能一边写一边玩。4.每天写完作业、复习完功课之后,接受爸爸或者妈妈的“测验”,看是否很好地执行了规定。5.接受“测验”之后,听一会儿英语,要把英语学好。6.听完英语之后,看一会作文书,学习写作文。7.……
妈妈一下子给女儿定了好多规矩,恨不得马上就能把女儿的成绩提上去。
上面的这位妈妈想让女儿变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的做法却并不可取。为了让女儿把成绩搞好,一下子给女儿制定了诸多的任务。但是制定那么多的规矩,孩子很难去执行。因为在这么多规矩面前,他们会感觉压力太大,也容易被这些规矩搞混,不知道先执行哪个后执行哪个。有一句名言: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制定规矩也一样,在同一时间段不要制定太多的规矩,否则孩子就很难去执行了。
在同一时间段,规矩太多就等于没有规矩了。所以,应该等把这件事做好之后,再去做其他的,这样效果才会好。
第二,要讲明白,说清楚,尽量把规矩说得明确、具体。
事例1:7岁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衣服脏了一大块。妈妈有些生气地说:“你要保持干净整洁!”
事例2:妈妈带3岁的女儿外出,看她还在赖床,说道:“快准备下,我们马上要出门了。”
事例3:妈妈回来,看到地上满是玩具,都没地方下脚了,说道:“你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赶紧收拾好!”
上面3位妈妈说的这些话,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能理解。我们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制定规矩的时候,尽量说得明确、具体,让他们听得懂,也能够很好地去执行。比如事例1中,妈妈用的词是“干净整洁”,这没有一个标准,孩子很可能感到茫然,不知道怎么去做。其实妈妈无非是想让儿子别把衣服弄脏,她可以说:“你的衣服弄脏了,下次要注意一下。”事例2中,3岁的孩子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准备好”,妈妈可以说:“起床的时间到了,穿好你的上衣、裤子、袜子及鞋子,我们8点钟就要出门了。”事例3中,妈妈可以说:“把你的玩具收拾起来,放到盒子里。”
当妈妈把规矩说得明确、具体的时候,孩子就会清楚明了,也愿意去执行。很多时候,我们埋怨孩子不执行规矩,其实根本是因为我们没有说明白,他不知道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