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规矩仅仅利于家长孩子就会反抗
有很多家长都反映:我家孩子实在是不听话,跟他约定好的事,他总是反悔,不仅不执行,还反抗家长,你说气人不气人?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也需要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和孩子定规矩的时候,是否遵循了平等的原则,是否充分听取了孩子的意见,是否对孩子和家长都有益。有一些家长,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管控孩子,看似是给孩子定规矩,其实是在方便自己,约束孩子。这种时候,孩子能够敏感地感觉到父母是在“耍手段”,所以就不再执行,反抗这种不公平。
一位妈妈,曾经这样给儿子“定规矩”:
我的儿子上一年级,为了让儿子学习进步,我和儿子商量,每天放学回来,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再看一小时的课本。如果儿子这一天内能够做到,我就奖赏他两块钱;如果他这一天内没有做到,我就扣他两块钱,最后等月底结算。儿子一看有钱可赚,就痛快地答应了。
前两天,儿子执行得很好,每天认真写完作业之后,就开始温习或者预习课本,非常地用心。但是坚持到第3天,我感觉他有点松懈,看书不认真了,老是一边看一边摆弄铅笔。我感觉这样可不行,就警告他:你这样看书不算数,得重新计时,要不然我就扣你的钱。儿子听后有些不高兴,但是为了赚钱,还是忍了。
但到了星期六,我俩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到了他本该写作业、看书的时间,他仍然在看电视。我有些不高兴地说:“别看电视了,快点去看书,时间到了!”儿子也很不爽,冲我说:“今天是星期六,我要歇一歇!”我说:“我们约定好的,你要执行,不能毁约!”儿子顶嘴道:“放假时间不用执行!”听到儿子顶嘴,我更不高兴了,就说:“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扣你钱,等到了月底的时候,让你一分钱都拿不到!”没想听了我这句话,儿子竟然委屈地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还冲我嚷:“这不公平!”我听了也生气了,说:“什么不公平,这不是我们俩商量好的吗?你当时不是也同意了吗?”儿子被我问得无话可说,仍是一边哭一边说:“我不干了,我也不要你的钱了!”
这下可把我气坏了,你说这孩子多气人,我也是为了让他成绩好些,他竟然这么不懂事,自己承诺的事也不遵守,真是太不知好歹了!
上面这位妈妈,犯了3个错误:第一,她不应该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这种方式,三五天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一久,反而让孩子更加对学习失去兴趣。要想让孩子认真学习,就要多培养他学习的兴趣,让他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而不是用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来引诱他。第二,在定规矩的时候,妈妈没有考虑孩子的能力。一个上一年级的孩子,很难一下子坚持学习两个小时,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第三,这个规矩定得非常不公平。虽然孩子当时答应了,但是妈妈动辄以“扣钱”威胁孩子,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这其实是在实行“专制”,而不是双方平等互利。所以孩子会感觉委屈,会反抗妈妈的规定,最后宣布“不干了”!
妈妈在和孩子定规矩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定规矩变成了自己管束孩子的工具。定规矩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教育工具,但是它的实施,要遵循平等的原则,而不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非常不公平。如果妈妈总是自以为聪明地“耍孩子”,孩子一定能够敏感地感觉到,最终导致孩子激烈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