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规矩方法4:告知孩子可能发生的后果

定规矩方法4:告知孩子可能发生的后果

楚铭上小学三年了。他的英语一直很差,考试经常不及格。妈妈决定给他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从而提高英语成绩。妈妈让楚铭充分参与学习计划的制订,最终,两个人制订的学习计划是这样的:周一背单词,周二学语法,周三听英语句子,周四复习一周内学过的知识点,周五做一个小测验,周六请家教补习。

第一天,楚铭完全执行了学习计划,背了半小时的单词。但是第二天,他就赖在沙发上看电视,不去学习英语语法。

妈妈:“(提醒楚铭)学习英语语法的时间到了。”

楚铭:(仍然看电视,不搭话)。

妈妈:“(看着楚铭的眼睛,温和坚定)楚铭,你应该去学习英语语法了。”

楚铭:“妈妈,我今天头疼得厉害,没法去学习了。”

妈妈听楚铭说头疼,就没有让他继续去学习。但是妈妈通过观察,发现楚铭似乎是在装病,因为他吃饭的时候胃口很好,精神也很不错。

第三天,楚铭又赖在沙发上不去学英语。

妈妈:“学英语的时间到了。”

楚铭:“妈妈,我头疼,我不想去学了。”

妈妈:“(知道儿子在说谎,但是没有拆穿他,也没有吼他)现在学英语的时间到了,如果你头疼,妈妈带你去医院,如果你感觉还可以,那就应该去书房学习了。”

楚铭:“(见妈妈识破了自己,开始耍赖)我不去医院,我也不去学英语。”

妈妈:“(看着儿子的眼睛,声音温和坚定)楚铭,你应该去书房学英语了。”

楚铭:“我不想学,我不去。”

妈妈又重复了一遍,但是楚铭仍然赖在沙发上,就是一动不动。

有时候让孩子执行规矩,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尤其是一些大孩子,他们会察言观色,用撒谎、耍赖、哭闹等方式逼父母让步,从而让规矩无法执行。上文中的楚铭就是这样,他先是撒谎,说自己头疼,被妈妈识破之后,干脆耍起赖来,就是不执行制订好的学习计划。在这种时候,妈妈不能让步,而是要对他进行“警告”,告知他可能发生的后果。

比如上文中的妈妈,可以看着儿子的眼睛,和他保持眼神交流,然后对他说:“如果你不去学习英语,妈妈就要关掉电视,而且今天整个晚上都不允许看。”

这是一种“警告”,也是在给孩子一种选择:要么执行制定好的规矩,要么自己承担后果。

如果妈妈已经告知了孩子要发生的后果,这时候他就会考虑,是否听从妈妈的话。一种情况是他听从了妈妈的话,开始去执行制定好的规矩;另外一种情况是仍然不听。当然,前一种情况,是我们乐于看到的。至于后一种情况,我们在下一节讲解应对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告知孩子可能发生的后果时,有两点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