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要体罚孩子

第二条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要体罚孩子

在给孩子制定规矩或者要求孩子遵守规矩的时候,我们家长要遵守第二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要体罚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顽皮或者不遵守制定好的规则,会惹我们生气。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更是会吼叫甚至体罚孩子。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体罚通常只会起到两种作用:第一种,激发孩子的反抗,从而更加不服从管教。第二种,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失去自信心和积极性。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给孩子制定规则还是要求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一定不要体罚孩子。

遇到上述情况,可以提醒或者批评孩子吗?当时是可以的,只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就完全不会伤害到孩子,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位爸爸曾经非常有感触地说道:

我经常会和儿子发生争吵,甚至会动手打他。有一天晚上,都11点钟了,他还没写完作业。我去书房看了他一下,发现他根本没有在写,而是在玩手机。当时我就快气炸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一边写一边玩儿,我说的话你一点没记住吗?!”因为没有控制住情绪,我抓起他的作业本就撕碎了,还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

这件事发生之后,儿子写作业似乎快了一些,但是总是闷闷不乐的,总是躲着我,也不愿意和我多说话

上文中的爸爸,因为孩子没有遵守规矩打了他,这一巴掌似乎把问题“解决”了,孩子写作业比以前快了一些,但是所产生的问题却是比写作业慢更严重的:孩子从此精神萎靡不振,和父亲也不再亲密,甚至有些躲闪。

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负面和消极的。如果经常有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甚至一生都无法摆脱这种消极的影响。一位女性,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仍然心有余悸。她说:“我爸爸和我妈妈经常打我、骂我,说我笨,说我不争气。现在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经常在梦中梦到他们打我的场景,然后就吓醒了。虽然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但是我始终无法产生亲密感,甚至不想和他们待在一起。”

既然不可以使用打骂的方式,那孩子做错事或者不遵守规则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提醒孩子、纠正孩子,也可以批评孩子,甚至可以对他进行惩罚,但前提是对事不对人——只是针对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身。

比如上文中的那位父亲,他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

1.进行提醒:现在已经11点钟了,你还没有写完作业,而且你写作业的时候还在玩手机。

2.进行纠正:我们以前是有过约定的,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边写边玩。你应该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

3.进行惩罚:如果孩子总是不遵守和父母之间的约定,在数次提醒之后仍然不遵守,父母是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的。当然,这种惩罚的方式不是体罚。比如孩子总是边写作业边玩手机,在数次提醒之后仍然无效,父母可以没收他的手机作为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