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了解武术的发展史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在原始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跳跃翻滚等一系列初级攻防手段,从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甚至铜斧等,这些大部分可以算是武术器械的前身。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便是武术的萌芽。文献中有“执干戚”的记载,是种持兵器进行的表演性质的操练,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式演变奠定基础。再如传说中的“蚩尤戏”,包含了踢、打、摔、抵等多种方法,是一种徒手搏斗的形式,对后来对抗性武术项目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至春秋战国时代,无论是武器的制造与使用还是搏斗的方法与种类,都有了较大地发展。加之“百家争鸣”的思想影响,形成了我国传统武术重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后世武术追求“武德”的理论渊薮。至汉代,政府机构通过“试弁”(拳技的考试)选拔人员,并出现了如“六禽戏”“五禽戏”等与医学相融合的、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武术样式。至唐代,政策上推行“武举制”,为后世沿袭不改,这从政策上激发了民间和官方的习武热情。在文学艺术方面,李白的诗歌、张旭的书法,无不从武术特别是从剑术方面寻找灵感,在武术成为当时文人观照对象的同时,也说明剑术套路已有较高的水平。至两宋,民间发展起有规模的习武组织,街头巷尾有以武术表演为生的艺人,多表演角抵、踢腿、舞刀等,“十八般武艺”一词也出现在了宋代的典籍中。至元代,蒙古族尚武的传统和异于中原的武术风格,使传统武术在融合的过程中继续发展,形成了有明一代不同风格、不同武种的众多流派。这一时期,随着战争的频发,武术与军事格斗相互渗透,在军事训练中以武术套路的形式训练士卒。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先口耳相传的武术技法得到了较好地整理,各派著书立说之风盛行,且图文并茂,为我国传统武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至清代,传统武术有了更清晰的门派之分,如少林派、太极门、形意门等,亦有拳类和击打类,象征着武术事业发展的兴盛,但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民国时期,经历了西方船坚炮利的洗礼,武术的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能更加明确,加之对新生活、新文化的倡导,武术更多地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简而言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武术以其强身健体的功能、修身养性的意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传统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的一种。散打以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攻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散打被国家批准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并确定“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的赛制,到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战幕,中国散打坚持竞技体育和商业比赛的模式,在继承中国武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增强对抗性与市场性。2008年散打入选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2012年2月,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在陕西西安成立。中国散打发展的历程,表明我国散打运动在与世界各国相互交流切磋的同时,正日益正规化、职业化的特点。

以张根学为总教练的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自成立以来,征战国际赛事数百场,鲜尝败绩。一方面,我国散打运动以科学的训练方法、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国内外赛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武术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对厚德载物思想境界的追求,激励着运动健儿为国争光、提升自身的习武境界;在促进国际交流的同时,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中国武术精神的传承,为了中国散打屹立世界武林之巅,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是广大武术爱好者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散打英雄筑国魂》一书记述了运动员的夺冠之路、夺冠之事、夺冠之绩的真实故事,其心路历程又是那样令人折服与感动,他们的奋斗经历反映了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与赛场浴血奋战的拼搏精神,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艺术的描述中光彩照人。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为国争光、夺取冠军的最杰出代表,有着不同的光辉形象、优秀品质及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成长历程和传奇经历。为了梦想,他们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训练和伤痛,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为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无疑是一部激励年轻一代勇于进取的好作品,是年轻一代思考人生、激励斗志的一面镜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如今,国家重视武术的学习与推广,这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身心健康发展、民族素质提高、民族精神培育具有重大意义。同样,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在强身健体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竞技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更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我们组织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队员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的记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体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中国散打和中国传统武术,将体育强国纳入到建设中国梦的体系中,以更好地提高民族素质,提振国民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得贡献。

我们祝愿中国武术散打运动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陈国荣

2016年8月于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