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在家放了两个月的羊,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他,失落、寂寞、无奈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好想好想逃到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巴特尔坐在羊群中,望着天空闷闷不乐时,一个兄弟气喘嘘嘘地跑过来,告诉他辽宁有场比赛,问他打不打?巴特尔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他毫不犹豫地说,打!

巴特尔跟家里要了1500元悄悄上了路。到了辽宁,巴特尔很快就把1500元钱花完了,妈妈又寄了些钱给他,巴特尔取到钱后,想了想,便给西安习武的兄弟打个电话,也与赵教练通了电话,然后,在没有告诉任何家人的情况下,买了一张火车票,独自前往西安。

巴特尔灰色的心情变得异常兴奋,他日夜想念的兄弟和赵教练,终于要见面了。

到了西安,巴尔特面临语言困难,听不懂汉语,再说,在他之前来的那些内蒙运动员都在西安体院上学,与他校里校外之隔,没有人跟他交流。当时武校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就是水泥地上铺一层薄薄的晴纶毯子,如果赶上刮风下雨,训练馆里四处漏风,各方面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巴特尔想象的那样,赵教练的严厉依然没有任何改变。赵教练对他说:“既然来了,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发扬中华武士的英勇气概,自强自立,勇于挑战自己,向你哥哥学习,争取拿冠军,为国争光!”赵教练的一番话激励着巴特尔,他对赵教练说:“教练,您放心,我不会辜负您的希望,既然来了,我就是想拿冠军的!”巴特尔边学习汉语边训练,为了能够参加比赛,他全身心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跑步、打沙包、甩大绳、举铁锤、互摔、翻轮胎等他都用心去做。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努力做好散打中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基本功的训练,做到每个动作准确熟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术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时在训练中受了伤痛,他也不吱声,一心想着要拿冠军,一直不停地训练。巴特尔自信的认为,虽然自己的技术不如老运动员,但靠自己的拼力和摔跤功底完全能够战胜对手。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2003年巴特尔作为新生力量参加了散打王新秀赛。因为是直播,巴特尔还特地染上了红色头发。

“哟,巴特尔,你今天变样了,飘起红发了。”有队友逗笑着说。

“这样可以吸引观众们的眼球,就能战胜对手。”巴特尔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哈哈,到时就怕对手盯着你的红脑袋不放哦。”队友幽默逗笑着说。

“那就来吧,谁要是碰到我一根红毛,我就‘啪啪啪’。”巴特尔边说边做出猛拳动作,引来大家“哈哈”大笑。

第一次参加比赛,巴特尔心里并不紧张也不害怕。在蒙语中,“巴特尔”的意思是英雄,作为成吉思汗的后人,草原人对英雄似乎有着天生的崇拜之情,所以巴特尔渴望在擂台上当一名英雄。比赛结果非常理想,巴特尔以绝对的点数优势战胜对手,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2003年全国散打王新秀赛的70公斤级擂主,并将65公斤轻量级的冠军头衔收入囊中,迅速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这样一批散打精英人物来到陕西,陕西体协当然不会视而不见,代表陕西队出战也成了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陕西省散打队主教练张根学看好这位蒙古草原的雄鹰,认为他是一匹勇猛狂野、不屈不挠的蒙古黑马。不久,逐渐成长的巴特尔成为了陕西散打队当仁不让的主力。

勇士永远都是追赶太阳的人!此时的巴特尔梦想当一名“健将”,因为自己的几个哥哥在内蒙古就是响当当的“健将”,每次看到哥哥们在台上光芒四射的时候,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健将”领奖台上。所以巴特尔不甘落后,决心向更高的舞台挺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艰辛的。

就在巴特尔第一次降体重时,不吃不喝的日子让他感到要拿到“健将”称号太难了。苦和累自己都能挺过去,可是叫人不吃饭不吃肉,还不能喝水,那不就成和尚了?算了,不要“健将”了,要了干嘛?还不如饱饱吃上一顿,喝上几杯水,那多舒服啊。放弃的念头让他提不起精神,体内力量减弱,比赛时无法集中精力,满脑子都在想吃饭呀,吃肉呀,喝啤酒等等,结果,在神情恍恍惚惚之下结束了比赛。一下了拳台,他就跑到休息室里拿起一瓶水大口喝起来,简直太爽了。谁知,刚喝了两口,就饱了,他忽然意识到什么,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心想,难道就因这两口水就把“健将”弄没了?啊呀!他后悔死了,不断地怨恨自己。他暗暗下决心,以后的比赛一定要拿到“健将”。

抱着这样的愿望和精神,在散打交流赛中巴特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唯独输给了邰普庆,得了70公斤级第二名。巴特尔心里很高兴也很满足,认为自己做到了,获得了“健将”,他给自己起了个“草原苍狼”的绰号。他既想追随邰普庆,又想超越邰普庆。

回到队里,巴特尔并没有把邰普庆当成自己追随的目标,而是觉得自己获得了全国“健将”很了不起,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身体飘飘然。就在又一次降体重后的比赛中,他在拳台上仍然产生了“吃”的反应,与对手打了三局,两腿僵住了,动不了了。但是,为了不让对手有所察觉,他两眼冒出火光,嘴里不断发出凶狠的“啊—啊—”的吼叫声,对手感到一阵汗毛竖起,不知巴特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是,对抗一阵后,巴特尔的弱点还是被对手识破了,尽管他再“啊—啊”吼叫,结果还是输了。他躺在床上想了良久,觉得自己的心态有些问题,也不知如何调整好自己。于是,他找到了师兄,说出自己最近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师兄们为了帮助巴特尔调整状态,与巴特尔沟通思想,同时,也讲述了他们曾经的故事和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克服种种困难的决心,使巴特尔受益匪浅。

为了更好地打进十运会决赛,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巴特尔与其他队员起床进行早训练,万米的耐力跑之后,是体能训练,然后是素质训练。在一次的训练中,由于出拳迅猛有力,击打陪练较坚硬部位时造成了掌骨骨折,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手疼痛很厉害,不能握拳,队医发现后立刻让他诊治。受伤后的巴特尔并没有休息,紧握另一只拳头挥舞在训练场上。

假日里,队友们都出去玩了,他一个人奔跑一万米,一个人拳打沙袋,一个人做俯卧撑,周边的地上都是汗水,如果看不到这些汗水,他觉得白练了。每年的除夕,大家都回家过年了,而巴特尔的身影却留在了训练场上。只要停下短暂休息,他就会想家,想母亲,想家乡亲人,想得更多的是,争取获得武术散打界最高荣誉去见家乡的父老乡亲。想到这里,他立刻又投入到独自训练中,用三百俯卧撑、仰卧坐起、蛙跳、跳绳、卧推杠铃、杠铃深蹲等迎接新春。

弹指一挥间,散打勇士们又活跃在全国锦标赛擂台上,争夺十分激烈,场上杀声震天,场外掌声雷动。巴特尔在拳台上发挥出色,猛踢猛摔,打出自己的风格,最终获得75公斤级冠军,已成为该级别王牌选手。让他更高兴的是,他成为了国家散打队运动员。

进入了国家队后,巴特尔才知道,这里是诞生世界冠军的地方;这里是世界冠军的摇篮。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赛事前集训,过程中处处都体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尤其是张根学总教练特别注重队员对踢、打、摔三种实战技巧的灵活运用和每种技巧的特技处理,使巴特尔真正掌握了在实战中的快摔速度,懂得了灵活作战,不能一味地硬拼。在练抗击打能力时,巴特尔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说穿了,抗击打能力就是练挨打,被打得多了,身上的肌肉自然就会变得结实和坚硬,挨打自然就会皮肉受伤,皮肉之苦无所谓,关键的是皮肉受伤之后依然要继续练挨打,新伤旧伤不断叠加,怎能不叫苦,怎能不叫疼?但是,巴特尔从不叫苦从不叫疼。有时训练时,手被打出血,轻轻一碰就疼得受不了,但他咬紧牙关坚持着。他常常想起张根学总教练的一句话“不下苦功夫,炼不出好钢材!”巴特尔深深知道,要真正成为武林中的精英,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并且肩负着重任。他暗暗决心,自己必须强大起来,勤奋苦练,顽强拼搏,不拿到世界冠军不罢休!就这样,经过规范性训练,巴特尔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反应速度、爆发力进步神速,就连抗击打能力也有了跃进。

不知不觉,首届国际武术搏击KFK超霸王中王争霸赛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