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空一片蔚蓝,云雀在嬉闹地鸣叫,燕子在轻盈地飞翔。空气中散发着植物与果实的清香,还有辣椒、草莓长得茂盛,红得好看,空气中漂浮混杂着白色莲藕和绿色芦荟的气味。
一家不起眼的小二楼院子里,摆着一条结实的长凳,猫儿蜷缩在长凳上警惕地竖起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后面,清凉的屋里一片幽静。面色红润的妇女从二楼的窗子里探出身来,不知是由于听到了有人说话,还是因为看到了有小孩子的嬉闹,她笑了。
院子里,有位白胡子老爷爷穿着一身黑色土布衣裳,正在练着武功,一个小男孩围着老爷爷身前身后不停地转着,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要跟爷爷学武功。只见老爷爷慢慢收起功力,然后问小男孩,是否真的要跟爷爷学武功?小男孩点点头。于是,老爷爷开始教小男孩踢腿、拉筋,手法、步法等基本功。谁知,小男孩叫闹起来,说不要学这些,要学拳法。老爷爷显得有些生气,说不学好基本功,怎么练拳?小男孩不明白,老爷爷告诉他,基本功的练习可以锻炼并增强下肢各肌群、韧带的弹性和力量,故而脚步落地生根,稳若磐石,又轻快捷便,足下生风,稳而轻,是武术重要的基础。你要学武功,就要不怕苦。小男孩不理解爷爷说的这些大道理,他认为只要学到武功,就可以壮胆。
小男孩名叫黄磊,小名磊磊,出生武术世家,年龄才五岁。虽然听不懂爷爷说的这些,但他知道爷爷是丰县梁寨闻名的洪拳大师,有很多人来向爷爷学拳术,他从心里羡慕并敬佩爷爷。黄磊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也有一身很好的拳脚功夫。所以,磊磊从小就受到影响,打心眼里喜欢武术。
丰县是个武术之乡,秦汉时期的丰县,就是练习武术的热土,民风尚武好勇。《汉书·地理志》上有“其民至今好带剑”的记载。武术在丰县又称“武艺”,也称“功夫”,或称为“把式”“打拳”“拉架子”等。除此,丰县还是六步架大洪拳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在丰县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二郎拳、十路少林拳、八极拳、八卦掌、太极拳等在丰县先后传开。由于丰县民风豪爽,民间习武风气浓厚,习武的孩子也多了起来,他们几乎个个都会劈叉翻跟头。可是黄磊踢腿拉筋,摆架子还可以,但翻跟头就不行了。有一次,几个习武的孩子爬上一棵大树,再从树上跳下来,然后翻一个跟头站起。这些孩子一连串的动作对黄磊来说,觉得他们就像武打片里的武侠威风凛凛。黄磊呆呆地看着他们,简直羡慕死了。
“磊磊,你敢不敢像我们一样从树上跳下来?”一个孩子挑衅地说。
“他呀,只有花架子,却没有胆子。”另一个孩子嘲笑地说。
“磊磊,让你爷爷先教你胆子。”一个孩子说完,其他几个孩子都大笑起来。
站在一旁的黄磊红着脸,不知说什么,但心里却憋着气。他跑回家,偷偷地跑到灶间,从灶台上拿了一瓶白酒,心里想,武打片里的大侠在发威前都喝白酒,然后才有胆量。所以,他也想借酒壮胆。喝了几口白酒,体内像火一样的燃烧,以为功夫即将显灵,他便一下子爬上了树。可是,上了树好一会儿却不敢往下跳,他以为是自己白酒喝少了的缘故。
“磊磊,喝酒壮胆了,跳啊。”那帮孩子又开始起哄了。
“跳啊,要当英雄就跳啊。”
“不跳,我们以后就叫你狗熊啦。”
“哈哈——哈哈”
黄磊被激怒了,怎么样也不能背上狗熊的外号。他闭上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跳!“啪”的一声,黄磊跳下来了,也不知咋跳的,肚皮先着地,好痛啊!他怕那帮孩子会笑话他,赶紧捂着肚子跑回家……
黄磊从小在家很受宠,尤其妈妈宠爱有加,生怕他伤着、累着、跌着、摔着,所以黄磊的胆量较弱。自然翻跟头是他害怕的一件事情。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不知不觉地,黄磊长大了,个子也越长越高,白皙的肌肤,清澈的眼睛透着热情和睿智。眼看那些习武孩子们都要去河北练武去了,其中有孩子问他是否也去河北?黄磊没吱声,从心里上说,他不想去,因为母亲很疼爱他,他也舍不得离开母亲。期间,他也试探过母亲的态度,母亲当然不同意,说在家练练就可以了,别去那遥远的地方。
母亲的话是他预料之中的。虽然他没有与其他孩子一起外出习武,但他对武术的兴趣愈加浓厚,有时甚至不愿去上学也要练武术,母亲常常为此事叹息,唠叨着:“这孩子,啥时候给我得一张奖状回来就好了”。爷爷和父亲看到黄磊对武术的执着,也考虑他以后能有更好地发展,决定将他送到丰县文体局业余体校刘邦武术院。在选择项目时,有老师看到黄磊身材均匀,便提议他学散打。黄磊不知道散打是什么,还以为散打是要高空翻,落地摔的那种武侠功夫。想到这些,他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父亲带他走进散打训练房时,黄磊一看,啊?武术里竟然有这样的项目!原来散打是这样的呀!动作不多,不复杂,也不难,只是动动拳头,踢踢腿,摔摔跤就行了。觉得比自己学的武术套路要来得爽快和霸气。他一下就喜欢上了。
霸气外露的黄磊
当父亲和老师问他看上哪个项目时,小小的黄磊眨了眨眼睛,然后显摆出大人样子,口气老成地说:“我虽然个子高,但协调性和柔韧性却不太好,武术传统套路要求动作好看潇洒,没这两点不行。而散打项目,我觉得蛮适合自己的。”老师听后点了点头,觉得这孩子心细,悟性较好,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父亲心里略有些顾虑,怕黄磊的母亲不同意。在黄磊的坚持下,母亲也只好顺从儿子,抱着让他试试看的态度勉强同意。于是,1999年14岁的黄磊在丰县刘邦武术院跟着院长侯敬峰学习散打。
黄磊看到学院里有个宣传栏,上面贴着男女运动员在各级比赛中获奖的照片,这时,母亲的话在他耳边响起“你啥时给我得个奖状回来”。幼小的黄磊天真地问教练,自己的照片能不能贴到宣传栏里?教练回答并鼓励他,只要勤学苦练,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武校升级到更高级别的队伍里,就能成为散打领域里数一数二的高手。教练的一番话,让黄磊悟到了“奖杯”路程的艰难。他暗暗决心,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得到一个奖杯,自己的照片也会贴在宣传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