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紧跟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潮流、步伐,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作用推动教育变革,实现教育提质增效。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表现。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入运用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突破时空的局限,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价值。

2014年,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从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理论条件着手,根据“十三五”规划课题《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子课题指南,成功申请《慕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课题(课题立项标号:143922304-041)。自此,本校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教学课堂为载体,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实践、应用探究。

历经三个寒暑,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路径上小有收获,我们将几年来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实践、应用探究和经验成果整理成书,命名为《中学教育信息化探索》。它展现了以慕课研究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能力成长为归宿,探索教育信息化之路的全过程。全书由“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缘起慕课,民中起航”的探索历程,“深耕课堂,增效提质”的教学实践,“不负初心,硕果累累”的理论成果展示,以及“立足时代,拥抱未来”的2.0时代的设想五个章节构成,既有高屋建瓴的前沿教育理论,又有一线教师接地气的教学探索,更有对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思路设想。它是一本从西部贫困民族地区教改实践走出来的理论著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第一,本书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经验和本土化实践相结合,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慕课的由来和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用大量的实证材料总结了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和成果。本书呈现的是贫困民族地区一所高中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探索之路,对全国同等经济社会条件,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高中极具普适意义。

第二,本书介绍了在教育信息化探索过程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回答了中国教育信息化落地的问题,即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的运用与深度融合的问题。书中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运用与融入课堂的案例,对各地学校和教师具有参考价值。

第三,本书的理论成果源于慕课的课题研究和课堂的实践探索。书中详细介绍了课题理论研究的过程,总结了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对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

第四,本书以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探索经验为根基,设想了2.0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发展的“3125”新思路,即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实现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发力(3方力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1个核心理念);构建以混合学习方式为主流、个性学习为补充的学习模式(2种模式);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建设、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5块改革),最终促使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提升数字化时代全民的信息素养。它对广大学校和教师在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出版《中学教育信息化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基础教育改革开拓新的思路,为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开辟新路,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范例

本书由陶庆明、宋永攀担任主编,张启志、卢魁峰、杨勇、李静、邓思渠、马超担任副主编。

前瞻性是本书的最大亮点,我们相信它将受到教育信息化探索道路上的学校及广大教师的衷心喜爱。遗憾的是,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差错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