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其中,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的高潮。至2011年,10年时间内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2 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在2011年秋天,美国掀起了慕课的高潮,共有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共计16万学者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立的在线免费课程于该年4月上线,学习者数量飞快增长,一年不到就突破了234万名,随后众多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
近年来,国外慕课迅猛发展,众多网络课程平台应运而生,其中三大主流平台是Coursera、edX与Udacity,全部产生于美国,因此美国对慕课的研究已经较成熟。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有“慕课”提供者,如英国、德国、巴西等。美国的“慕课”已经开始与澳大利亚、瑞士、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大学合作,并建立了翻译者网站,可以将英语课程翻译成多国语言。国外慕课平台的发展体现了国外对慕课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国外慕课平台大多是针对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员,对基础教育所起到的研究作用较少。
2.国内研究现状
慕课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加入在线教育平台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宣布加入Coursera;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共建中国“慕课”。虽然慕课在中国兴起比西方国家晚,但其发展却非常迅猛,尤其在高校的发展速度较快,实际研究和应用也较多。
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中的应用是与翻转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锟教授所言:基础教育的中国式“慕课”是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产物。2011年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率先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多地学校进行交流。2013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2013年10月,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正式成立。2014年1月,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师范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赛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推动了基础教育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从国内外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慕课在高校中的应用,以及慕课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而对慕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较少。相比传统教学,慕课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教学所取得的成效。所以,对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