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及媒体反应

公众及媒体反应

城市中不断出现这样的实验室,公众会作何反应呢?假如你知道邻居在公寓楼地下室开了个实验室,而且业余研究人员正在里面研究着怎么给生物编程,你会作何反应?

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公众足够的关注,但随着基因工程的趋势深入到社会的更多角落,就会出现两股对立的力量——支持它,或者反对它。很多科学家会看到创新和进步的信号,并且努力让公众也认识到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另一些同样专业并备受尊崇的科学家则会强烈反对,担心发生实验室事故,或者有恐怖分子利用它制造致命病毒和细菌。当然,除此之外,宗教人士和新时代的新新人类也会对此发声,极力阻止合成生物学家干扰世界的“创造”和“自然状态”。

公众将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意见?很难说。特别是一旦媒体介入,就可能将各方的反馈不断放大。假如有一些名人或其他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士认为公共实验室是整个人类寻求进步的手段,那么公众的反应会更加宽容,不再那么紧张。人们会开始讨论那个正向他们走来的魅力新世界,也会有许多人鼓起勇气走进这样的实验室。不过,要是那些言之凿凿、魅力四射的发言人站到了反对者一边,各种公众安全机构及宗教组织就会协调一致进行抗议。实验室甚至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只要公众感兴趣,媒体就会追踪报道。但是,过几年这种兴趣就会自然淡去。几年之后——希望不会超过一代人的时间——大多数人会接受这些实验室,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置身其中,学习、研究和创造。实验室首批产品的诞生或许会带来有利的转折。这种产品就是进行了基因编程的生物体,而创造者可以是任何人,热情满满的小男孩儿或者人老心不老的退休人员。一旦有报道提到这些基因创造的产物,就必然要重新审视大众公开研究的合法性,但应该绝不至于因此关闭实验室的(前提是最终产品中没有那些可能用于生物战的病毒或细菌)。

如此一来,实验室就会继续发展了。但它们的标准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