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工业

工业部门将是生物基因改造最大的受益者。纵观历史,每每公众参与开发新应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和托马斯·爱迪生是19世纪末享有盛名的发明家,电话和白炽灯泡正是他们在私人实验室研究发明的成果,在学术界之外(最初)也没有任何大公司的资助。同样,也是在自由职业的程序员有了个人电脑之后,新软件的开发速度才像今天这样呈现了指数级增长的。现在每天都有数百万人把他们的作品上传到个人电脑和软件市场。

这些例子说明,一个领域中能够从事研发实验的人越多,该领域就越容易产出非凡的新技术。那么,一旦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参与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发明的数量就会迅速增加。许多发明可能还只是现有课题的变体,比如说,创造一种基因,与细菌结合,然后用它们造出影响力更大的人类激素。另外一些发明可能会更有创新性,会带来更多惊喜,不过那就很难预测了。我们可以试着讨论一下可能出现的最炫酷的发明,顺便研究一下它们的长期影响。

另外,未来10到20年会有许多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努力寻求生物技术领域的新发明,开创相关企业。基因工程就会是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这类公司可能会研发并制造一些具有奇妙特性的生物,开发可以植入人体的基因,或者制造一种细菌,从阳光、空气污染物和被污染的土壤中获取能量。其实,早在2013年就出现了第一株可以在黑暗中发光的植物,让你可以在黑暗中读书。这一成果已经可以商业化了。

“之前没能做这些就是因为没有实验室。”雅各布斯-洛雷纳解释道。他所从事的新植物开发就是在一个社区的基因工程实验室做的。“无论你身在工业领域还是学术界,你的老板或教授都不会同意你那么做。但是现在做基因工程的成本已经下降了很多,融资做项目也很容易了。我们觉得这是一场革命。就像从前,两个人加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改变高科技领域,现在也同样可以改变生物技术世界。”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一旦孟山都这样的大型基因工程公司发现年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巨大潜力,就会开始收购各种小型创业公司,拿到它们的伟大创意和优秀人才。对于需要临床(“人类”)试验的医学发明来说更是这样。因为这类实验会像今天一样耗费大量资金。小公司是力所不能及的。不过,还是会诞生更多的生物初创企业。这会为具有年轻创业精神的国家(例如以色列)提供重要机遇,让它们可以努力在生物初创企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前提是它们要投资于公共实验室并为运营提供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