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和上一章一样,我们还是要简要描述一个虚构的场景。会发生一系列事件来引导脑机接口融入社会,但是不可能预测这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构筑这个场景并不是要清晰准确地预测未来,而是要提出一个可能的未来。其实这样的未来可能有很多种。设置这样一个未来,我们还能了解脑机接口中一些可用的功能、它们的目标受众以及设备的使用方式。
在这一章的开头,我们讨论了目前通过fMRI扫描仪获取神经反馈的技术。fMRI扫描仪向受试者展示了自己的大脑活动影像。fMRI扫描仪非常昂贵,目前大众还没法使用。比它简单得多,也便宜得多的脑电图“大脑阅读器”也可以提供大脑活动的反馈。这些技术目前来看还不是特别有效和可靠,但基本可以预测,几年之内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准确。
那么,我们假设,随着计算机和医疗设备领域的不断突破,脑电图扫描仪的购买和使用会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能够极其准确地读取脑电波。设备的价格会变得更实惠,还会搭配应用程序,可以在电脑或智能手机屏幕上显示使用者的大脑活动模式。经过几周的磨合,许多人将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情绪。有些人仅通过思考就能打开特定的大脑“回路”,唤起积极的感觉,比如快乐和性兴奋,或抑制消极的感觉,如愤怒和嫉妒等。
当然,这些特定的神经反馈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融入社会的。科恩·卡多什正在实验室里试验的脑刺激技术,有可能在民用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实现与神经反馈技术类似的效果。话虽如此,因为我们描述这个场景只是为了进行一个关于非侵入性大脑接口如何融入社会的思维实验,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
同样要提到的是,这种假设并没有完整的证据支持,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无法估计一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脑。一些研究数据表明,也许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减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甚至改善人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但是这些结果还比较新,我们首先需要确保它们能在独立实验中复制。关于这种场景的目的,我们假设这些研究都是可靠的,而且普通人也能花几百美元买来脑电图设备,甚至控制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