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梦吗?

是梦吗?

毫无疑问,医学的未来在于纳米技术。现在市场上许多先进的新药,就是根据分子工程纳米技术的原理研发出来的,可以在人体内发挥预设作用。我们要问的是:再过几十年,这些机器会先进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像给计算机编程一样给这些机器编程呢?

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很明显,我们至少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让可编程的分子机器进入人体。它们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要通过所有必要的临床试验(也就是人体试验),还需要很多年(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是多久)。

接纳纳米机器或任何外来物体最大的困难就是要绕过人体内部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到可以抵抗和阻止几乎任何细菌、病毒或人工植入物的入侵。为了防止这种自动攻击,生物医学工程师必须在未来的纳米机器中植入特定机制,告诉身体这些机器是身体本身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我们还没能开发出这样一种简单有效的机制。要想让纳米机器(或者任何类型的机器)融入人体,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障碍。

即使这种纳米机器能用,也适合医学植入,我们还需要区分临时使用(比如用来治疗流感)和长期留存并进行补充和强化。可能用不上10年,你就能在诊所里见到第一批简单的机器。更先进的第二类机器则完全不同,要把它们整合进人体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为这类机器必须要应对生物机制,否则就会被分解清除掉。从定义的角度来说,纳米机器需要能够保护自己,避开免疫细胞,而且很可能还要学会自我修复(产生新的副本,来替换丢失的或者损坏的机器)。

这些观点表明,要想造出一台能在人体内存活,甚至有朝一日发挥其作用的纳米机器,我们还必须先取得许多额外的科学和技术突破。但从长远来看,我坚信这一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