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
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2]。嗜酒使气[3],不守细行[4]。累巨产,养豪客。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5],因使酒[6]忤帅,斥逐落魄[7],纵诞[8]饮酒为事。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9]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时二友人于坐扶生归家,卧于堂东庑[10]之下。二友谓生曰:“子其寝矣!余将马[11]濯足,俟子小愈而去。”生解巾就枕,昏然忽忽[12],髣髴若梦。见二紫衣使者,跪拜生曰:“槐安国王遣小臣致命奉邀。”生不觉下榻整衣,随二使至门。见青油小车,驾以四牡[13],左右从者七八,扶生上车,出大户,指古槐穴而去。使者即驱入穴中。生意颇甚异之,不敢致问。忽见山川、风候[14]、草木、道路,与人世甚殊[15]。前行数十里,有郛郭城堞[16]。车与人物,不绝于路。生左右传车者[17]传呼[18]甚严,行者亦争辟于左右[19]。又入大城,朱门重楼,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执门者[20]趋拜奔走。旋有一骑传呼曰:“王以驸马远降,令且息东华馆。”因前导而去。俄见一门洞开,生降车而入。彩槛雕楹;华木珍果,列植于庭下;几案茵褥,帘帏殽膳,陈设于庭上。生心甚自悦。复有呼曰:“右相[21]且至。”生降阶祗奉。有一人紫衣象简[22]前趋,宾主之仪敬尽焉。右相曰:“寡君[23]不以弊[24]国远僻,奉迎君子,托以姻亲。”生曰:“某以贱劣之躯,岂敢是望。”右相因请生同诣其所。行可百步,入朱门。矛戟斧钺,布列左右,军吏数百,辟易道侧。生有平生酒徒周弁者,亦趋其中。生私心悦之,不敢前问。右相引生升广殿,御卫严肃,若至尊[25]之所。见一人长大端严,居正位,衣素练服,簪[26]朱华冠。生战栗,不敢仰视。左右侍者令生拜。王曰:“前奉贤尊[27]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28]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词。王曰:“且就宾宇[29],续造仪式[30]。”有旨,右相亦与生偕还馆舍。生思念之,意以为父在边将,因殁[31]虏中,不知存亡。将谓父北蕃交通[32],而致兹事。心甚迷惑,不知其由。是夕,羔雁币帛[33],威容仪度,妓乐丝竹,殽膳灯烛,车骑礼物之用,无不咸备。有群女,或称华阳姑,或称青溪姑,或称上仙子,或称下仙子,若是者数辈。皆侍从数十,冠[34]翠凤冠,衣金霞帔,彩碧金钿,目不可视。遨游戏乐,往来其门,争以淳于郎为戏弄。风态妖丽,言词巧艳,生莫能对。复有一女谓生曰:“昨上巳日[35],吾从灵芝夫人过禅智寺,于天竺院观石延舞《婆罗门》[36]。吾与诸女坐北牖[37]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君独强来亲洽,言调笑谑。吾与穷英妹结绛巾,挂于竹枝上,君独不忆念之乎?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侍上真子,听契玄法师[38]讲《观音经》[39]。吾于讲[40]下舍[41]金凤钗两只,上真子舍水犀合子一枚。时君亦讲筵中于师处请钗合视之。赏叹再三,嗟异良久。顾余辈曰:‘人之与物,皆非世间所有。’或问吾氏,或访吾里。吾亦不答。情意恋恋,瞩盼不舍。君岂不思念之乎?”生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42]。”群女曰:“不意今日与君为眷属。”复有三人,冠带甚伟,前拜生曰:“奉命为驸马相者[43]。”中一人与生且故[44]。生指曰:“子非冯翊[45]田子华乎?”田曰:“然。”生前[46],执手叙旧久之。生谓曰:“子何以居此?”子华曰:“吾放游[47],获受知于右相武成侯段公,因以栖托[48]。”生复问曰:“周弁在此,知之乎?”子华曰:“周生,贵人也。职为司隶[49],权势甚盛。吾数蒙庇护。”言笑甚欢。俄传声曰:“驸马可进矣。”三子取剑佩冕服,更衣之。子华曰:“不意今日获睹盛礼,无以相忘也。”有仙姬数十,奏诸异乐,婉转清亮,曲调凄悲,非人间之所闻听。有执烛引导者,亦数十。左右见金翠步障[50],彩碧玲珑,不断数里。生端坐车中,心意恍惚,甚不自安。田子华数言笑以解之。向者群女姑姊[51],各乘凤翼辇[52],亦往来其间。至一门,号“修仪宫”。群仙姑姊亦纷然在侧,令生降车辇拜,揖让升降,一如人间。彻障去扇[53],见一女子,云号“金枝公主”。年可十四五,俨若神仙[54]。交欢之礼,颇亦明显。生自尔情义日洽,荣曜日盛。出入车服,游宴宾御,次于王者[55]。王命生与群寮备武卫,大猎于国西灵龟山。山阜峻秀,川泽广远,林树丰茂,飞禽走兽,无不蓄之。师徒大获,竟夕而还。生因他日,启王曰:“臣顷[56]结好之日,大王云奉臣父之命。臣父顷佐边将,用兵失利,陷没胡中。尔来绝书信十七八岁矣。王既知所在,臣请一往拜观。”王遽谓曰:“亲家翁职守北土,信问不绝。卿但具书状知闻[57],未用便去。”遂命妻致馈贺之礼,一[58]以遣之。数夕还答。生验书本意,皆父平生之迹。书中忆念教诲,情意委曲,皆如昔年。复问生亲戚存亡,闾里兴废。复言路道乖远[59],风烟阻绝。词意悲苦,言语哀伤。又不令生来观,云:“岁在丁丑,当与女[60]相见。”生捧书悲咽,情不自堪。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政[61]乎?”生曰:“我放荡不习政事。”妻曰:“卿但为之,余当奉赞[62]。”妻遂白于王。累日,谓生曰:“吾南柯政事不理,太守黜废。欲藉卿才,可曲屈[63]之。便与小女同行。”生敦授教命[64]。王遂勅有司[65]备太守行李。因出金玉、锦绣、箱奁、仆妾、车马,列于广衢[66],以饯公主之行。生少游侠,曾不敢有望,至是甚悦。因上表曰:“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67],猥当大任[68],必败朝章[69]。自悲负乘,坐致覆
[70]。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71]。伏见司隶颍川[72]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73]。处士[74]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托政事。周请署[75]南柯司宪[76],田请署司农[77]。庶使臣政绩有闻,宪章不紊也。”王并依表以遣之。其夕,王与夫人饯于国南。王谓生曰:“南柯国之大郡,土地丰壤[78],人物豪盛,非惠政不能以治之。况有周、田二赞[79]。卿其勉之,以副国念[80]。”夫人戒公主曰:“淳于郎性刚好酒,加之少年。为妇之道,贵乎柔顺。尔善事之,吾无忧矣。南柯虽封境[81]不遥,晨昏有间[82]。今日睽别,宁不沾巾。”生与妻拜首[83]南去,登车拥骑,言笑甚欢。累夕达郡。郡有官吏、僧道、耆老[84]、音乐、车轝、武卫、銮铃[85],争来迎奉。人物阗咽[86],钟鼓喧哗,不绝十数里。见雉堞台观,佳气郁郁[87]。入大城门,——门亦有大榜,题以金字,曰“南柯郡城”。——见朱轩棨户[88],森然[89]深邃。生下车,省风俗,疗病苦,政事委以周、田,郡中大理。自守郡二十载,风化广被[90],百姓歌谣,建功德碑[91],立生祠宇。王甚重之。赐食邑[92],锡爵位,居台辅。周、田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生有五男二女。男以门荫[93]授官,女亦娉[94]于王族。荣耀显赫,一时之盛,代莫比之[95]。是岁,有檀萝国者,来伐是郡。王命生练将训师以征之。乃表周弁将兵三万,以拒贼之众于瑶台城。弁刚勇轻敌,师徒败绩[96]。弁单骑裸身潜遁,夜归城。贼亦收辎重铠甲[97]而还。生因囚弁以请罪。王并舍之。是月,司宪周弁疽[98]发背,卒。生妻公主遘疾[99],旬日又薨。生因请罢郡[100],护丧赴国[101]。王许之。便以司农田子华行[102]南柯太守事。生哀恸发引[103],威仪在途,男女叫号,人吏奠馔,攀辕遮道[104]者不可胜数。遂达于国。王与夫人素衣哭于郊,候灵轝之至。谥[105]公主曰:“顺仪公主。”备仪仗羽葆鼓吹[106],葬于国东十里盘龙冈。是月,故司宪子荣信,亦护丧赴国。生久镇外藩[107],结好中国,贵门豪族,靡不是洽[108]。自罢郡还国,出入无恒,交游宾从,威福日盛。王意疑惮之。时有国人上表云:“玄象谪见[109],国有大恐[110]。都邑迁徙,宗庙崩坏。衅起他族,事在萧墙[111]。”时议以生侈僭[112]之应也。遂夺生侍卫,禁生游从,处之私第。生自恃守郡多年,曾无败政[113],流言怨悖[114],郁郁不乐。王亦知之。因命生曰:“姻亲二十馀年,不幸小女夭枉[115],不得与君子偕老,良用痛伤。”夫人因留孙自鞠育[116]之。又谓生曰:“卿离家多时,可暂归本里,一见亲族。诸孙留此,无以为念。后三年,当令迎卿。”生曰:“此乃家矣,何更归焉?”王笑曰:“卿本人间,家非在此。”生忽若惽[117]睡,瞢然[118]久之,方乃发悟前事,遂流涕请还。王顾[119]左右以送生。生再拜而去,复见前二紫衣使者从焉。至大户外,见所乘车甚劣,左右亲使御仆,遂无一人,心甚叹异。生上车,行可数里,复出大城。宛是昔年东来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旧。所送二使者,甚无威势。生逾怏怏[120]。生问使者曰:“广陵郡何时可到?”二使讴歌自若[121],久乃答曰:“少顷即至。”俄出一穴,见本里闾巷,不改往日,潸然[122]自悲,不觉流涕。二使者引生下车,入其门,升其阶,己身卧于堂东庑之下。生甚惊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数声,生遂发寤如初。见家之僮仆拥篲于庭,二客濯足于榻,斜日未隐于西垣,馀樽尚湛于东牖[123]。梦中倏忽,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叹,遂呼二客而语之。惊骇,因与生出外,寻槐下穴。生指曰:“此即梦中所经入处。”二客将谓狐狸木媚[124]之所为祟。遂命仆夫荷斤斧[125],断拥肿[126],折查枿[127],寻穴究源。旁可袤丈[128],有大穴,洞然[129]明朗,可容一榻。根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台殿之状[130]。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也。又穷[131]一穴,直上南枝,可四丈,宛转方中[132],亦有土城小楼,群蚁亦处其中,即生所领南柯郡也。又一穴:西去二丈,磅礴空圬[133],嵌窞[134]异状。中有一腐龟壳,大如斗。积雨浸润,小草丛生,繁茂翳荟[135],掩映振壳[136],即生所猎灵龟山也。又穷一穴:东去丈馀,古根盘屈,若龙虺[137]之状。中有小土壤,高尺馀,即生所葬妻盘龙冈之墓也。追想前事,感叹于怀,披阅穷迹,皆符所梦。不欲二客坏之,遽令掩塞如旧。是夕,风雨暴发。旦视其穴,遂失群蚁,莫知所去。故先言“国有大恐,都邑迁徙”,此其验矣。复念檀萝征伐之事,又请二客访迹于外。宅东一里有古涸涧,侧有大檀树一株,藤萝拥织[138],上不见日。旁有小穴,亦有群蚁隐聚其间。檀萝之国,岂非此耶。嗟乎!蚁之灵异,犹不可穷,况山藏木伏之大者所变化乎?时生酒徒周弁、田子华并居六合县[139],不与生过从[140]旬日矣。生遽遣家僮疾往候之。周生暴疾已逝,田子华亦寝疾于床。生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141],绝弃酒色。后三年,岁在丁丑,亦终于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142]矣。公佐贞元十八年秋八月,自吴之洛,暂泊淮浦,偶觌淳于生儿楚[143],询访遗迹,飜覆再三,事皆摭实[144],辄编录成传,以资好事[145]。虽稽神语怪,事涉非经[146],而窃位著生[147],冀将为戒。后之君子,幸以南柯为偶然,无以名位骄于天壤间云。
前华州参军李肇赞[148]曰:
贵极禄位[149],权倾国都[150],达人[151]视此,蚁聚何殊。
[1] 作者是唐代中叶人。当时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局势混乱,官僚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往往有朝为贵官,夕遭贬戮的。作者以其简练朴质的文笔,概括地描写了一个想往上爬的读书人的一生经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给予热衷利禄的人以讽刺。作者在篇后说,“窃位著生,冀将为戒”,而且比“贵极禄位,权倾国都”的统治集团为“蚁聚”,这就说明了作者十分鄙视追求利禄的名利之徒。
从写作的技巧方面说来,它不是平铺直叙地来描述梦里的一生,而是把梦境和现实结合起来,醒后从蚁穴中穷究根源,一切都符合梦境,使人有真实的感觉。所以鲁迅先生说它:“假实证幻,馀韵悠然。”
但是这篇故事也反映了“浮生若梦”的人生观,这是在当时士大夫相率崇奉道教、佛教的风气影响下而产生的虚无主义的出世思想,对读者起了麻醉作用,是有害的。
在李公佐所作的四篇传奇中,这一篇最有名,而且对后世影响较深。“南柯一梦”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根据此篇演为戏曲的,有明人汤显祖的《南柯记》、车任远的《南柯梦》(《四梦记》之一)等。
[2] 游侠之士:指一种爱交朋友、讲求信义,为了救困扶危,可以不顾自己身家性命的人。
[3] 使气:指感情冲动时,不顾后果地任性而为。
[4] 不守细行:不拘细节。
[5] 补淮南军裨将:“补”,补充官员缺额的专称。“淮南”,唐道名,约辖今湖北长江以北,汉水以东,江苏、安徽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淮南军”,指淮南节度使所属的军队。“裨将”,副将。
[6] 使酒:倚仗着酒意乱说乱动,发酒疯。
[7] 落魄:飘泊无依。
[8] 纵诞:放浪不拘,随随便便的样子。
[9] 阴(yìn):覆荫、遮蔽。
[10] 庑(wǔ):走廊。
[11] (mò)马:喂马。后文《裴航》篇“秣马”,“秣”,同“
”字。
[12] 昏然忽忽:形容昏昏沉沉,糊里糊涂的样子。后文《长恨传》篇“忽忽不乐”,“忽忽”,指心情不愉快、不得意。
[13] 四牡:四匹马。“牡”,公兽,这里泛指马匹。
[14] 风候:风俗和气候。
[15] 甚殊:大为不同。下文“蚁聚何殊”,何殊,有什么不同。
[16] 郛郭城堞:“郛郭”,城外筑为保卫之用的外城。“堞”(即下文的“雉堞”),女墙,就是城上有射孔的小墙。
[17] 传车者:古代官员出行,由公家供给驿马;每三十里设一驿站,供休息和换马之用,叫做“乘传”。最早时不用马而用车,称为“传车”。“传车者”,指这一类供应车马、随从照料的人。
[18] 传呼:喝道。封建时代,大官僚出行时,由侍卫高呼行人避让的一种“威仪”,是警戒性质的举动。
[19] 争辟于左右:抢着向道路两边躲让。
[20] 执门者:看门的人。
[21] 右相:唐代以中书令为右相。
[22] 紫衣象简:“紫衣”,唐代三品以上大官的服装(前文“紫衣吏”所穿的紫衣,只是吏从的普通衣服)。“简”,朝笏,就是手板,臣僚朝见皇帝时,拿在手里,作指划或记事之用的东西。“象简”,象牙制成的简,是大臣所用的。
[23] 寡君:寡德的君王,对别国的人自称本国皇帝的客气话。
[24] 弊:同“敝”字。
[25] 至尊:对皇帝的尊称。
[26] 簪:戴,作动词用。
[27] 贤尊:对人父亲的敬称。
[28] 奉事:服侍、伺候的意思,引申作嫁给解释。参看前《任氏传》篇“奉巾栉”注。
[29] 且就宾宇:暂时到宾馆里去。
[30] 续造仪式:“续”,下一步。“造”,举行、办理。“仪式”,指婚礼。
[31] 殁:同“没”字,指陷没。
[32] 北蕃交通:“北蕃”,唐时指契丹、奚、黑水靺鞨等少数民族。“交通”,勾结、暗中来往的意思。“将谓父北蕃交通”:“通”,原作“逊”,费解,据沈本改。
[33] 羔雁币帛:“羔”,小羊。“币帛”,指玉、马、皮革、丝织品一类的东西。“羔雁币帛”,都是古人见面或结婚时赠送的礼物。
[34] 冠(ɡuàn):戴,作动词用。
[35] 上巳日:古代风俗,以三月初三日为“上巳”,这一天要到郊外游玩洗濯。最初本有提倡清洁卫生的含义,后来传说这样可以把坏运气洗掉,就成为一种迷信的行为了。
[36] 石延舞《婆罗门》:“石”,原作“右”。唐代西域石国人住在长安的很多,他们多以“石”为姓,擅长舞蹈。“石延”,大约是当时石国有名的舞蹈家。疑形似误刻,据虞本改。“舞婆罗门”,指当时婆罗门国的舞蹈,据说可以倒行用脚来舞蹈,也可以一人伏着伸出手来,由另外两人踏在上面,旋转不已。一说《婆罗门舞》就是《霓裳羽衣舞》。
[37] 牖(yǒu):窗户。
[38] 法师:本指精通经典、善于说法的佛教徒,后来成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39] 《观音经》:就是《观世音经》,指《法华经》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经称篇章为“品”)。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故简称《观世音经》为《观音经》。
[40] 讲:讲座、讲席,就是下文的“讲筵”,也称“俗讲”,指和尚讲佛经故事。唐代佛教盛行,长安城里的寺庙很多,通常于每月三、八日由高僧讲佛经中的故事,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自由前去听讲。所讲的大都通俗易懂,往往采取连说带唱、散文和韵文结合的方式,也叫“变文”。后来除取材佛经外,也讲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41] 舍:布施。
[42]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两句是引自《诗经·小雅·隰桑》。
[43] 相者:导引宾客、赞助行礼的人。
[44] 故:老朋友。
[45] 冯翊:唐郡名,也称同州,约辖今陕西渭水以北、洛水以东、黄梁河以南地区,州治在今陕西大荔县。
[46] 前:向前,作动词用。
[47] 放游:浪游、任意出游。
[48] 因以栖托:因此获得存身的地方。
[49] 司隶:古代负巡察京畿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员,在唐代相当于京畿采访使一类的官职。
[50] 步障:官僚贵族出行时,作挡风寒、遮尘土之用的屏风。
[51] 向者群女姑姊:“姊”,原作“娣”。“姊”字似较胜,下文亦作“群女姑姊”,疑形似误刻,据沈本改。
[52] 辇:皇帝乘的车子叫做“辇”,这里泛指贵族的车子。
[53] 扇:纱扇,结婚时新妇用来披在头上的纱巾。
[54] 俨若神仙:态度庄严得像神仙一样。
[55] 次于王者:仅仅比皇帝低一等。
[56] 顷:前不久。下文“顷”字,义同。
[57] 具书状知闻:可以写信去告知的意思。
[58] 一:专。
[59] 乖远:距离很远。
[60] 女:同“汝”字。
[61] 为政:做官。
[62] 奉赞:犹如说给你帮忙。
[63] 曲屈:委屈,客气话。
[64] 敦(duī)授教命:接受国王以政事相托付的命令。“敦”,投掷、迫促,引申作掷付、委托解释。
[65] 有司:主管官吏。
[66] 广衢:大街。
[67] 艺术:指学术和行政经验。
[68] 猥(wěi)当大任:“猥”,有胡乱地、马马虎虎地一类的含义。“猥当大任”,指没有才具而勉强负担重要的职务。
[69] 必败朝章:一定会搞坏了国家的政事。
[70] 覆(sù):“
”,鼎里煮的食物。“覆
”,把鼎里的食物打翻了,比喻由于力不胜任而搞糟了事情。
[71] 以赞不逮:以帮助我照料顾不到的地方。
[72] 颍川:唐郡名,也称许州,约辖今河南许昌、长葛、鄢陵、扶沟等地区,州治在今许昌县。
[73] 有毗佐之器:具有佐理政务的才具。“毗佐”,辅佐的意思。
[74] 处(chǔ)士:品学俱优而隐居不做官的人称“处士”。
[75] 署:任官含有试用性质的称“署”。
[76] 司宪:掌管司法的官员,这里指郡的司法参军一类官职。
[77] 司农:掌管钱谷的官员,这里指郡的司仓参军一类官职。
[78] 土地丰壤:土地肥沃的意思。“壤”,疑“穰”字之误,谷物有好收成叫做“丰穰”。“壤”与“土地”意重复,且此四字与下文“人物豪盛”系对句,疑“壤”字系“穰”字形似误刻。
[79] 赞:辅佐官。
[80] 以副国念:以体念、满足国家的期望。
[81] 封境:疆界。
[82] 晨昏有间(jiàn):和父母隔离了的意思。“晨昏”,“昏定晨省”的省词。古礼:儿女每天晚上要为父母铺陈卧具,早上要向父母问安,叫做“昏定晨省”。
[83] 拜首:磕头。
[84] 耆老:六十岁的老人为“耆”;“耆老”,泛指年高有德的人。
[85] 銮铃:皇帝乘的车子,前面饰有鸾鸟的形状,口中衔铃,叫做“銮铃”,也称“青鸾”。一说是在驾车的马勒头旁系铃,响声有如鸾鸣,所以叫做“銮铃”。“銮”,通“鸾”字。古人称似凤、五彩而多青色的鸟为鸾。这里指太守乘的车马。
[86] 人物阗咽:人多气盛,声音杂乱。
[87] 佳气郁郁:“佳气”,吉祥的气象。“郁郁”,形容旺盛。下文“郁郁不乐”,郁郁,是心里烦闷的样子。
[88] 棨(qǐ)户:“棨”,棨戟,也叫“门戟”,一种木制无刃的戟,把它架在宫殿、官署和大官僚私人住宅门前,用以表示威严的仪物(唐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门前才许立戟)。“棨户”,指这一类的门第。
[89] 森然:形容威严整肃的样子。
[90] 风化广被:移风易俗的教令普遍推行。
[91] 功德碑:颂扬功绩、德行的石碑。下文“生祠宇”,是为活人塑像的祠堂。
[92] 食邑:也叫“采地”。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把某一地方若干户封给功臣或贵族,准许他们向封地人民征收租税,靠着剥削收入来挥霍吃喝,所以叫做“食邑”。
[93] 门荫:唐代制度,贵族和大官的亲戚或子孙,可以按等授给官位;把这种资格叫做“门荫”或“门资”。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想长期维持它们集团利益的一种手段。
[94] 娉:同“聘”字。
[95] 代莫比之: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
[96] 败绩:打了大败仗。
[97] 辎重铠甲:军队里的器械、粮草以及各种材料,统称“辎重”。“铠甲”,古时战士披在身上以击敌人武器的一种戎衣。铁制的称“铠”,皮制的称“甲”。
[98] 疽(jū):一种有很多疮口的毒疮,多生背上,叫做“搭手”,也称“搭背”。
[99] 遘疾:害病。
[100] 罢郡:解除太守的职务。
[101] 护丧赴国:“护丧”,主持丧事。“赴国”,到京城里去。“国”,指京城。
[102] 行:兼理。
[103] 发引:棺材前面牵引的绳索(后来改用白布)叫做“引”。“发引”,就是出殡。
[104] 攀辕遮道:“辕”,车底连着轴、外出向前,左右各一的驾车之木。古时人民不愿较为贤明的官员乘车离任,就拉住他的车辕,遮住车道,表示挽留。后来因以“攀辕遮道”(也作卧辙)为挽留官员去职的代词。
[105] 谥(shì):大官贵族或较有社会地位的人死后,由政府或亲友根据他一生的事迹,为他立一个称号,以示表扬或批评,叫做“谥”。
[106] 羽葆鼓吹(chuì):“羽葆”,绸制、用鸟毛饰成,像伞一样的华盖,是官员出行时的仪仗之一。“鼓吹”,各种吹打乐器的合奏队。
[107] 久镇外藩:长久为镇守一方的大员。古时有封地的侯王称为“外藩”。淳于棼做太守而有食邑,其地位和有封地的侯王差不多,所以这样说。
[108] 靡不是洽:没有不和他要好的。
[109] 玄象谪见:“玄象”,天象。“谪见”,指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变动。“谪”,谴责的意思。古人迷信,认为人世间发生某种不好的事情,例如皇帝失政或有危难,天象就有了感应,现出一些变异,是上天借以表示谴责或警告的。
[110] 大恐:犹如说大灾难。
[111] 事在萧墙:“萧墙”,作为内部屏障的当门小墙。臣僚朝见皇帝时,到了萧墙下就要特别严肃恭敬,因为这里是距离皇帝很近的地方。“萧”是肃敬的意思,所以称为“萧墙”。孔子说过,“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见《论语·季氏》),意指忧患在内不在外。后来就称祸患从内部发生的为“祸起萧墙”。“事在萧墙”,义同。
[112] 侈僭(jiàn):“侈”,奢侈的行为。“僭”,指超过本身所应有的享受和作为。
[113] 败政:不良的政绩。
[114] 流言怨悖:“流言”,没有根据的话。“流言怨悖”,惑于流言而加以歧视。
[115] 夭枉:少年死亡。
[116] 鞠育:抚养。
[117] 惽:同“惛”字,昏昏沉沉的样子。
[118] 瞢(ménɡ)然: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引申作神志不清解释。“瞢”,同“懵”字。
[119] 顾:回视,引申作招呼、命令解释。
[120] 生逾怏怏:淳于生心里更加不痛快、不高兴。
[121] 讴歌自若:“讴歌”,歌唱。“自若”,态度像平时一样地自然。
[122] 潸(shān)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123] 馀樽尚湛(zhàn)于东牖:“湛”,本是澄清的意思。“馀樽尚湛于东牖”,东窗下的酒杯里,还有喝剩下来的酒在那里发清光。
[124] 木媚:树妖。
[125] 斤斧:砍木用的斧子。
[126] 拥肿:指长得卷曲而不平直的树木。
[127] 查枿(niè):经砍伐后又生长出来的树枝。
[128] 袤(mào)丈:“袤”,指长度。“袤丈”,丈把长。
[129] 洞然:空空洞洞的样子。
[130] 有大穴,洞然明朗,可容一榻。根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台殿之状:“根”字原在“洞”字上,义不顺,据虞本改。
[131] 穷:穷究、追寻到底。
[132] 宛转方中:曲曲折折地从四面到正中间。
[133] 磅礴(pánɡ bó)空圬(wū):“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空圬”,空空洞洞的,四面涂抹了泥土。
[134] 嵌窞(qiàn dàn):“嵌”,像山一样地开展;“窞”,深凹进去的洞。“嵌窞”,形容有些地方凸出来,有些地方凹进去。
[135] 繁茂翳荟:为茂盛的草木所遮掩。
[136] 掩映振壳:指小草遮掩飘拂而触到龟壳。
[137] 虺(huǐ):一种两尺多长、土色无文的毒蛇。
[138] 拥织:纠缠在一起。
[139] 六合县:今江苏六合县。
[140] 过从:朋友间的来往。
[141] 栖心道门:把心放在道门上,就是一心学道。“栖”,止息的意思。
[142] 符宿契之限:符合从前约定的期限,指上文槐安国王所说“后三年当令迎卿”那句话。
[143] 觌(dí):见。“偶觌淳于生儿楚”:“儿楚”,原作“棼”。按贞元十八年淳于棼巳死,下文亦明言“访询遗迹”,何能再觌见本人?鲁本古籍刊行社编者校记,疑“棼”应据沈本作“貌”,是遗貌、遗容意。虽亦可通,究嫌牵强。作“儿楚”,指其子淳于楚,则完全可解矣。据虞本改。
[144] 飜覆再三,事皆摭(zhí)实:“飜”,同“翻”字。“摭”,拾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经过再三调查研究,对淳于棼梦中的故事,都取得了确证。
[145] 以资好(hào)事:供爱管闲事的人作为阅读、谈论材料的意思。
[146] 事涉非经:事情不合于常理。
[147] 窃位著生:“位”,官位。“窃位”,没有才能而做了大官,犹如偷窃得来的一般。“著”,贪嗜,迷恋。“著生”,贪恋人世的生活。
[148] 赞:题赞、论赞,旧文体的一种。在字画或文章上面题几句有关的话,或在某人的传记后面附加一段评论,表示欣赏、赞扬或发抒感慨,叫做“赞”。通常都是韵文。
[149] 贵极禄位:做了最大的官的意思。后文《虬髯客传》篇“极人臣”,义同。
[150] 权倾国都:权力压倒都城里所有的人。
[151] 达人:达观、对一切事情都能看得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