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娥传
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2]人,估客[3]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4]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5]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6],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7]。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段之弟兄,谢之生侄[8],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9],依玅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10],历年不能得。至元和八年春,余罢江西[11]从事,扁舟东下,淹泊建业[12],登瓦官寺[13]阁。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妇[14]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某不能辨。”余遂请齐公书于纸,乃凭槛书空[15],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16]其文。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小娥呜咽良久,乃曰:“我父及夫,皆为贼所杀。迩后尝梦父告曰[17]:‘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梦夫告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岁久无人悟之。”余曰:“若然[18]者,吾审详矣[19]。杀汝父是申蘭,杀汝夫是申春。且车中猴,車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門,門中有東,乃蘭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娥因问余姓氏、官族,垂涕而去。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20]于江湖间。岁馀,至浔阳郡[21],见竹户上有纸牓子[22],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馀,竟不知娥之女人也。先是[23],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24]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每留娥与兰妻兰氏同守家室,酒肉衣服,给娥甚丰。或一日,春携文鲤[25]兼酒诣兰。娥私叹曰:“李君精悟玄鉴[26],皆符梦言。此乃天启其心,志将就矣[27]。”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28],为具其事上旌表[29],乃得免死。时元和十二年夏岁也。复父夫之雠[30]毕,归本里,见亲属。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披褐,访道于牛头山,师事大士尼[31]将律师[32]。娥志坚行苦,霜春雨薪[33],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34]于泗州[35]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36],不忘本也。其年夏月,余始归长安,途经泗滨,过善义寺谒大德尼令。操戒新见者数十,净发鲜帔,威仪雍容[37],列侍师之左右。中有一尼问师曰:“此官岂非洪州李判官[38]二十三郎者乎?”师曰:“然。”曰:“使我获报家仇,得雪冤耻,是判官恩德也。”顾余悲泣。余不之识,询访其由。娥对曰:“某名小娥,顷乞食孀妇也。判官时为辨申兰、申春二贼名字,岂不忆念乎?”余曰:“初不相记,今即悟也。”娥因泣,具写记申兰、申春,复父夫之仇,志愿粗毕,经营终始艰苦之状。小娥又谓余曰:“报判官恩,当有日矣。”岂徒然哉[39]!嗟乎!余能辨二盗之姓名,小娥又能竟复父夫之雠冤,神道不昧,昭然可知。小娥厚貌深辞[40],聪敏端特[41],炼指跛足[42],誓求真如[43]。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44],口无所言。后数日,告我归牛头山,扁舟泛淮,云游南国[45],不复再遇。君子曰:“誓志不舍,复父夫之雠,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46]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余备详前事,发明隐文[47],暗与冥会[48],符于人心。知善不录,非《春秋》[49]之义也。故作传以旌美之。
[1] 这是一篇描写勇于和杀父杀夫的仇人作斗争的奇女子的传奇。她既机警,又顽强,有肝胆,有血性,凭其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报了血海深仇。
不过,作者把谢小娥的复仇说成是“神道不昧”,而且颂扬了封建道德的“节”和“贞”,这却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而反映在作者头脑中的落后思想。
唐人李复言的《续玄怪录》中有《尼妙寂》一则,也记此事;明人凌濛初《拍案惊奇》,则演绎成《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这一篇故事。
[2] 豫章:唐郡名,也称洪州,约辖今江西修水、锦水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区,州治在今南昌市。
[3] 估客:贩运商人。
[4] 历阳:唐郡名,也称和州,约辖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地区,州治在今和县。
[5] 畜:积蓄。
[6] 货:做生意买卖。
[7] 及笄:到了戴簪子的时候。参看前《霍小玉传》篇“上鬟”注。
[8] 生侄:徒弟和侄子。
[9] 上元县:见前《柳毅传》篇“金陵”注。
[10] 广求智者辨之:“之”,原作“也”。似“之”字义较顺,据虞本改。
[11] 江西:唐时“江南西道”的简称,今江西省境。
[12] 建业: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
[13] 瓦官寺:六朝时梁代所建的名寺,也名升元阁,高二十四丈。
[14] 孀妇:寡妇。
[15] 书空: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写字。
[16] 了悟:了解、明白。
[17] 迩后尝梦父告曰:“迩”,疑应作“尔”。下文亦作“尔后”。
[18] 若然:如果是这样。
[19] 吾审详矣:我知道的很明白了。
[20] 佣保:雇工,这里作动词用,做雇工的意思。
[21] 浔阳郡:也称江州,约辖今江西都昌、德安两县以北地区,州治在今九江市。
[22] 纸牓子:纸招帖。“牓”,同“榜”字。
[23] 先是:早一些时候。
[24] 大江:长江的别名。
[25] 文鲤:就是鲤鱼。鲤鱼的鳞有黑文,故称“文鲤”。
[26] 精悟玄鉴:深切的体会和神妙的判断。
[27] 此乃天启其心,志将就矣:这是天让他这样做(指申兰等后来喝醉了酒),我报仇的志愿就可以达到了。
[28] 善其志行:赞许她的志气和行为。
[29] 旌表:旧社会官府为所谓“忠孝节义”的人们建牌坊、挂匾额,以示表扬,叫做“旌表”。
[30] 雠(chóu):仇怨。
[31] 大士尼:“大士”,佛教对菩萨的称号。下文“大德尼”的“大德”,是佛教对佛的称号。后来就以“大士僧、尼”,“大德僧、尼”为对年高有道、能严守戒律的和尚、尼姑的尊称。
[32] 律师:古时称精通戒律的和尚为“律师”,唐代也以律师作为对道士的尊号。这里指前者。
[33] 霜舂(chōnɡ)雨薪:冒着风霜舂米,冒着雨雪打柴,形容劳苦操作。
[34] 受具戒:“具戒”,就是“具足戒”,佛家名词,意思是具足圆满的戒律。“戒”,禁制的意思。佛教为了防止教徒为非做歹,订有若干条清规戒律,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要他们遵守。戒律很多,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分别。上述五项为五戒,是在家男女教徒也应遵守的;初出家的沙弥,应遵守的戒律就有十条;至于比丘却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戒律最为完备,故称“具足戒”。
[35] 泗州:也称临淮郡,约辖今江苏盱眙、泗洪、泗水、涟水等地区,州治在今盱眙西北。
[36] 法号:和尚出家受戒时,由师父给起的名号。
[37] 威仪雍容:佛教称举止严肃而有规则为“威仪”,以行、住、坐、卧为“四威仪”。“雍容”,形容有威仪的样子。
[38] 判官:唐代节度、采访等使的属官。上文说作者曾做过“江西从事”,就是指江南西道节度使或采访使手下的判官。
[39] 岂徒然哉:哪里是白白地这样做的吗。指谢小娥立志报仇,历尽艰苦,到底达到了目的,并不是徒劳无功的。
[40] 厚貌深辞:容貌忠厚,说出话来却很深刻。
[41] 端特:性情正直而具有杰出的才能。
[42] 炼指跛足:用火烧毁自己的手指来供佛叫做“炼指”;“跛足”,指有意识地把脚弄残废了,是古时僧尼的苦行之一,意义和舍身差不多。参看后文《李师师外传》篇“舍身”注。
[43] 真如:佛教名词,意谓真体实性而永世不变的真理。“真”,真实不虚。“如”,如常不变。
[44] 律仪禅理:“律仪”,指佛教戒律。“禅理”,佛教思惟静虑的修行之道。
[45] 云游南国:和尚到处游历,没有一定的行踪,叫做“云游”。“南国”,泛指南方。
[46] 逆道乱常:背叛道德,违反伦常。“常”,五常。这里五常指五典,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古人认为这五者是人之常行,所以叫做“五常”,和前《柳毅传》篇的“五常”解释不同。
[47] 隐文:犹如说哑谜。后文《昆仑奴》篇“隐语”,义同。
[48] 暗与冥会:暗中和鬼神托梦时所说的话符合。
[49] 《春秋》:古时五经之一,是孔子根据鲁史写作的一部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起,到鲁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事情。古人认为,《春秋》每一字句,都含有褒善贬恶的用意,所以这里说:“知善不录,非《春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