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一、编者介绍
张友鹤(1907—1971),安徽安庆人。曾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后投身报业,参与《民生报》和《南京晚报》的编辑或创办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约编辑,整理校注了《唐宋传奇选》、《镜花缘》、《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等古代小说作品。
二、唐代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唐之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
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是也。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是也。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是也。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之类是也。一曰辨订,《鼠璞》、《鸡肋》、《资暇》、《辨疑》之类是也。一曰箴规,《家训》、《世范》、《劝善》、《省心》之类是也。谈丛、杂录二类,最易相紊,又往往兼有四家,而四家类多独行,不可搀入二类者。至于志怪、传奇,尤易出入,或一书之中,二事并载;一事之内,两端具存,姑举其重而已……
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盖唐以前出文人才士之手,而宋以后率俚儒野老之谈故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此类文字,当时或为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柳辈之高文。顾世间则甚风行,文人往往有作,投谒时或用之为行卷,今颇有留存于《太平广记》中者(他书所收,时代及撰人多错误不足据),实唐代特绝之作也。然而后来流派,乃亦不昌,但有演述,或者摹拟而已,惟元明人多本其事作杂剧或传奇,而影响遂及于曲。
幻设为文,晋世固已盛,如阮籍之《大人先生传》,刘伶之《酒德颂》,陶潜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皆是矣,然咸以寓言为本,文词为末,故其流可衍为王绩《醉乡记》,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等,而无涉于传奇。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文(上)》
唐代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标志中国小说成熟的里程碑。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人物性格的描写,就是从史传文学继承下来的“史才”。许多以“传”命名的作品,都着重表现了传主的性格……
第二,多数作家注重词章文采,就是上面所说的“诗笔”……
第三,注重故事的情节结构。传奇之奇,既指神仙鬼怪的异闻,也包括了人间的奇迹艳遇……唐代小说,包括一部分杂传、杂史,既承袭史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又逐步自觉地运用了艺术的想象和敷演,这就使小说从史部的传记杂著演变为一种文学作品了。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余论》
三、作品评价
然传奇诸作者中,有特有关系者二人:其一,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曰元稹;其二,多所著作,影响亦甚大而名不甚彰者曰李公佐。
……《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亦名《会真记》者也。……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李绅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钺,故世人仍多乐道……至今尚或称道其事。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李公佐……其著作今存四篇,《南柯太守传》最有名……其立意与《枕中记》同,而描摹更为尽致,明汤显祖亦本之作传奇曰《南柯记》。篇末言命仆发穴,以究根源,乃见蚁聚,悉符前梦,则假实证幻,余韵悠然,虽未尽于物情,已非《枕中》之所及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文(下)》
李公佐于贞元十八年(802)所作的《南柯太守传》则以梦游的结构将精怪题材与谐隐笔法结合到了一起:小说中的槐安国实际上是一个蚂蚁精灵群集的巢穴,其中却具有如人间王国一般的朝会典仪与婚庆丧葬制度,又在封赐贬谪、内政外交以及征战等各个方面与人世间毫无二致。作者先以大量篇幅叙述了淳于棼在槐安国由尊荣趋于衰微的遭遇,反映出封建时代的官僚在官场上的颠沛与坎坷。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作者基本上没有作出任何暗示以让我们去猜测这是一个发生在蚂蚁王国里的故事。如果小说在淳于棼梦醒之时马上终结,那么它在构思与立意方面跟沈既济的《枕中记》就没有多少差别。但是作者却接着加上了一个精怪小说所特有的寻求真相的结尾:淳于棼“命仆夫荷斤斧,断拥肿,折查枿,寻穴究源”,终于发现自己梦中所游历的国度竟然是蚁穴。此时,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前文,才发现其中所有的国名、地名以及某些细节都一齐具备了隐语的特征:如所谓“槐安国”不过是槐树中一蚁穴;而檀萝国则是大檀树中另一蚁穴,且为藤萝所掩;南柯郡者,乃槐树南枝一穴;灵龟山者,乃一腐龟壳;盘龙冈者,乃盘屈若龙虺之状的古根中一小土壤。此外,国人上表所云“都邑迁徙,宗庙崩坏”之语则预示着风雨将至、群蚁流离失所的结局,这暗用了民间以蚂蚁迁移为雨兆的俗语。正是上述这些隐语笔法的运用才使《南柯太守传》的构思命意与《枕中记》相比显出了较大的差异:即后者主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照来反映富贵荣华的缥渺和虚无,而前者则在此之外又增加了一层人世与蚁穴的对比,以凸显官场的营营碌碌与蚂蚁的辛劳奔忙都同样地无谓而可悲。这正如文末所引李肇之赞语云: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作者之所以将这两个不同的世界牵扯在一起,正是为了让人们去领悟它们之间所共有的可笑与荒唐的一面。由此亦可看出:李公佐采用精怪加谐隐的形式来写作已是出于十分明确的主观意图,而不再仅仅是为了搜奇记逸和增加谈资。他的这一创作姿态有可能影响到同时及以后的谐隐精怪小说作家,使他们在游戏笔墨的同时也会有所寄托。
——李鹏飞:《唐代非写实小说之类型研究·唐代谐隐精怪类型小说的渊源与流变》
在艺术上《李娃传》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除了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之外,其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更丰富、更复杂。李氏对荥阳生并不是一下子就绝对忠诚的,在为甩开他而设下的骗局中她担任了主要角色,并扮演得十分出色,直到目睹荥阳生的惨状,她那向来被掩盖在娼妓身份下的性格特征才突然暴露出来。她不但沉痛地引咎自责,并且对假母要逐出荥阳生的表示作出了义正词严的驳斥,动之以仁义,晓之以利害。在这段描写中,人物的性格有所发展变化,但又与她在骗局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果决是一致的。这一前后对比更丰富、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作者之善于使用对比手法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描写东西两肆斗歌时,也通过长髯者和荥阳生的神态及听众前后反应的对比来加以刻画。又如在安排李氏与荥阳生再次相见前先布置了父子相逢的场面,使李氏与其父在对待落魄的荥阳生的态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李氏人品的高尚。此外,《李娃传》的细节描写也更加淋漓尽致、生动细密,这一切都超出了以往的传奇作品,而对传奇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
《李娃传》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小说戏曲有巨大的影响。这不仅表现为后世产生了许多敷演李娃故事的话本和戏曲,后来小说戏曲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历尽坎坷而最终团圆的才子佳人类型的情节实际上也滥觞于此。
——李宗为:《唐人传奇·唐人传奇发展盛期》
【学习思考】
一、从唐传奇《枕中记》中产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黄粱一梦”,从《南柯太守传》中产生了另一个著名的成语“南柯一梦”,这两个著名的“梦”听起来好像非常相似,但它们其实还是有所不同的,请你把《枕中记》找来,跟《南柯太守传》进行比照阅读,然后思考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
二、就题材内容、文体特征与叙事技巧而言,唐传奇都跟史传文学有着深刻的联系,请你把《史记》的人物列传(如《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跟唐传奇(如《谢小娥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等)进行对比,看一看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具体的联系?
(李鹏飞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