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老父传

东城老父传

陈鸿[1]

老父[2],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3]生。元和庚寅岁[4],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5]可听。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6]为中宫[7]幕士[8]。景龙[9]四年,持幕竿随玄宗入大明宫,诛韦氏,奉睿宗朝群后[10],遂为景云[11]功臣,以长刀备亲卫[12]。诏徙家东云龙门[13]。昌生七岁,[14]过人,能抟柱乘梁[15],善应对,解鸟语音。玄宗在藩邸时[16],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17],治鸡坊于两宫间[18]。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19]、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20]五百人,使驯扰[21]教饲。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诸王子家、外戚家、贵主[22]家、侯家,倾帑[23]破产市鸡,以偿鸡直。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帝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召入,为鸡坊小儿,衣食右龙武军[24]。三尺童子,入鸡群,如狎群小[25],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26],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27]。护鸡坊中谒者[28]王承恩言于玄宗。召试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为五百小儿长。加之以忠厚谨密,天子甚爱幸之。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从封东岳[29]。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礼[30]奉尸归葬雍州[31]。县官为葬器丧车,乘传[32]洛阳道。十四年三月,衣斗鸡服,会玄宗于温泉[33]。当时天下号为“神鸡童”。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34]。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轝[35]。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36]挽丧车。”昭成皇后[37]之在相王[38]府,诞圣[39]于八月五日。中兴[40]之后,制为千秋节。赐天下民牛酒乐三日,命之曰“酺[41]”,以为常也。大合乐于宫中,岁或酺于洛。元会[42]与清明节,率[43]皆在骊山。每至是日,万乐具举,六宫[44]毕从。昌冠雕翠金华冠,锦袖绣襦裤,执铎拂,导群鸡叙立于广场[45],顾眄如神,指挥风生。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46]。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47],归于鸡坊。角觝[48]万夫,跳剑[49]寻橦[50],蹴球踏绳[51],舞于竿颠者,索气沮色[52],逡巡不敢入。岂教猱扰龙[53]之徒欤?二十三年,玄宗为娶梨园弟子[54]潘大同女,男服珮玉,女服绣襦,皆出御府[55]。昌男至信、至德。天宝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于杨贵妃。夫妇席宠[56]四十年,恩泽不渝,岂不敏于伎,谨于心[57]乎?上生于乙酉鸡辰[58],使人朝服斗鸡,兆乱于太平[59]矣。上心不悟。十四载,胡羯陷洛[60],潼关不守。大驾[61]幸成都,奔卫乘轝。夜出便门[62],马踣道阱[63]。伤足,不能进,杖入南山[64]。每进鸡之日,则向西南大哭。禄山往年朝于京师,识昌于横门外。及乱二京,以千金购昌长安、洛阳市。昌变姓名,依于佛舍,除地[65]击钟,施力于佛[66]。洎太上皇归兴庆宫[67],肃宗受命于别殿[68]。昌还旧里,居室为兵掠,家无遗物。布衣[69],不复得入禁门[70]矣。明日,复出长安南门,道见[71]妻儿于招国里,菜色黯焉[72]。儿荷薪,妻负故絮[73]。昌聚哭,诀于道。遂长逝息[74]长安佛寺,学大师[75]佛旨。大历元年,依资圣寺大德僧运平住东市海池[76],立陁罗尼石幢[77]。书能纪姓名[78];读释氏经[79],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80]。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昼把土拥根,汲水灌竹;夜正观[81]于禅室。建中三年,僧运平人寿尽。服礼毕,奉舍利[82]塔于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偏,手植松柏百株。搆小舍,居于塔下,朝夕焚香洒扫,事师如生。顺宗在东宫[83],舍钱三十万,为昌立大师影堂[84]及斋舍。又立外屋,居游民,取佣给[85]。昌因日食粥一杯、浆水一升,卧草席,絮衣;过是,悉归于佛[86]。妻潘氏后亦不知所往。贞元中,长子至信衣并州甲[87],随大司徒燧[88]入觐,省昌于长寿里。昌如己不生[89],绝之使去。次子至德归,贩缯洛阳市,来往长安间,岁以金帛奉昌,皆绝之。遂俱去,不复来。元和中,颍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90],见竹柏森然[91],香烟闻于道,下马觐昌于塔下。听其言,忘日之暮。宿鸿祖于斋舍,话身之出处,皆有条贯[92]。遂及王制[93]。鸿祖问开元之理乱。昌曰:“老人少时,以斗鸡求媚于上。上倡优畜之[94],家于外宫,安足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为吾子言者。老人见黄门侍郎杜暹[95]出为碛西[96]节度,摄[97]御史大夫[98],始假风宪以威远[99]。见哥舒翰之镇凉州[100]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龙,逾葱岭,界铁关[101],总管河左道[102],七命始摄御史大夫。见张说[103]之领幽州也,每岁入关,辄长辕挽辐车[104],辇河间、蓟州庸调缯布[105],驾[106],坌[107]入关门。输于王府,江、淮绮縠,巴、蜀锦绣,后宫玩好而已。河州炖煌道[108]岁屯田,实边食[109],余粟转输灵州[110],漕[111]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112]凶年[113]。关中粟米,藏于百姓。天子幸五岳,从官千乘万骑,不食于民。老人岁时伏腊得归休,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114]。行邻比[115]鄽间,有人禳病[116],法用皂布[117]一匹,持重价不克致,竟以幞头罗[118]代之。近者,老人扶杖出门,阅街衢中,东西南北视之,见白衫者不满百。岂天下之人皆执兵乎[119]?开元十二年,诏三省[120]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121]缺,先求曾任县令者[122]。及老人四十[123],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124],小者镇县[125]。自老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朝廷沙汰使治郡[126]。开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闻进士宏词、拔萃之为其得人也[127]。大略如此。”因泣下。复言曰:“上皇北臣[128]穹卢[129],东臣鸡林[130],南臣滇池[131],西臣昆夷[132],三岁一来会。朝觐之礼容,临照[133]之恩泽,衣之锦絮,饲之酒食,使展事[134]而去,都中无留外国宾。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视首饰靴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135]乎?”鸿祖默不敢应而去。


[1] 作者陈鸿,字大亮,唐史学家,曾修《大统志》三十卷。此外还著有《长恨传》、《开元升平源》传奇。德宗时,曾任主客郎中等官职。文中有“颍川陈鸿祖”字样,因而一说此篇是陈鸿祖作。陈鸿祖事迹无可考。
作者借东城老父之口,表示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认为不如“开元盛世”。然而作者又指出,所谓“开元盛世”,也已“兆乱于太平”。当然实际并不是因为“朝服斗鸡”的兆头不好,而是封建统治者只知自己享乐,骄奢淫佚,不问民间疾苦的缘故。这正是造成祸乱的症结所在。文中极力描写斗鸡的“盛况”:“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贵族“倾帑破产市鸡”;“神鸡童”享尽了荣华富贵,以致民间有“生儿不用识文字”之叹。从这些微词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意。他反映了封建统治者腐化堕落的本质,这个皇帝和那个皇帝都是一丘之貉,这就具有深刻的意义。

[2] 老父:老头、老人。

[3] 癸丑:指月份,何月已无可考。

[4] 元和庚寅岁: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八一〇年)。

[5] 历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6] 材官:有材力的官,指武士。

[7] 中宫:皇后住处的专称。

[8] 幕士:侍卫。

[9] 景龙:唐中宗(李显)的年号(公元七〇七至七一〇年)。

[10] 持幕竿随玄宗入大明宫,诛韦氏,奉睿宗朝群后:“幕竿”,指幕士所持的一种武器。“大明宫”,唐代长安的三个宫殿之一(另两个为太极宫、兴庆宫),规模最大,经常是皇帝听政的地方。古时诸侯称“后”,“群后”,指众大臣;“朝群后”,让众大臣朝见的意思。《唐书·睿宗、玄宗本纪》: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杀害了中宗,自立为皇太后,临朝摄政,叫韦家的子侄掌握军权。唐玄宗当时是临淄郡王,和薛崇简、刘幽求等密谋,夜间起兵攻入宫内,杀死韦后,拥戴自己的父亲李旦(中宗的弟弟睿宗)重做皇帝。这里是说贾忠为当时参加事变的侍卫之一。

[11] 景云: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公元七一〇至七一二年)。

[12] 以长刀备亲卫:佩带着长刀,做了皇帝的贴身侍卫。

[13] 东云龙门:当时大明宫有东西两门,名为东云龙门、西云龙门。这里叫他“徙家东云龙门”,就是让他住在宫城里面。

[14] (qiáo)捷:武勇善走的样子。

[15] 抟(tuán)柱乘梁:抓着柱子,爬上屋梁——所谓“飞檐走壁”之类的功夫。

[16] 在藩邸时:“藩邸”,王府。“在藩邸时”,指唐玄宗被封平王,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

[17] 即位:皇帝登位的专称。

[18] 治鸡坊于两宫间:“治”,修建。“鸡坊”,当时皇家养鸡场所的专称。太后和皇帝或是两辈皇帝为“两宫”,当时唐睿宗做了太上皇,所以和玄宗并称“两宫”。这里指睿宗和玄宗所住的大明宫和兴庆宫。

[19] 金毫、铁距:金黄色的毛、黑色而坚硬的脚爪。“距”,雄鸡脚爪后方突起像脚指一样的东西,中有硬骨,外包角质,是斗争时的武器。

[20] 选六军小儿:古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皇帝拥有六军,因而以“六军”称皇帝的军队。唐代的皇家侍卫军队有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当时号为“六军”。唐代称服役的人为“小儿”。“选六军小儿”,从皇家六军里选出可以供服役的人。

[21] 驯扰:驯养训练。

[22] 贵主:公主。

[23] 倾帑(tǎnɡ):把府库里的钱财全拿出来。“帑”,藏金库。

[24] 衣食右龙武军:“龙武军”,唐玄宗的侍卫队,有“左龙武军”和“右龙武军”之别。古时以“右”为上。“右”,也可以做动词用。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贾昌的生活由右龙武军供给;或,贾昌的待遇比龙武军还要好。

[25] 如狎群小:像和一群小人在一起玩闹一样,指贾昌和群鸡有了感情,彼此熟悉了。

[26] 水谷之时:应该喝水吃食的时候。

[27] 使令如人:像人一样地听从使唤。

[28] 护鸡坊中谒者:“中谒者”,皇宫官名,就是内谒者。唐代有内谒者监和内谒者,管理宫内宣奏敕令和诸亲命妇朝会等事,多由宦官充任。“护鸡坊中谒者”,以中谒者身分专负管理鸡坊的宦官。

[29] 封东岳:“东岳”,泰山。“封东岳”,在泰山举行祭天地的封禅礼,是封建时代皇帝借以夸耀自己身分的一种行为。

[30] 得子礼:由于儿子得宠,犹如说沾了儿子的光。

[31] 雍州:见前《李娃传》篇“京尹”注。

[32] 乘传(zhuàn):指贾昌获得官员的待遇,由驿站派夫役护送他父亲的灵柩。参看前《南柯太守传》篇“传车者”注。

[33] 温泉:唐代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县南)山麓建华清宫,中有温泉,是皇帝常去游玩沐浴的地方。

[34] 代不如:当世的人谁都比不了他。

[35] 软轝:指皇帝坐的车子。

[36] 持道:在路上照料一切。

[37] 昭成皇后:唐玄宗的母亲,姓窦。

[38] 相王:指唐睿宗,他未做皇帝前被封为相王。

[39] 诞圣:封建时代恭维皇帝为“圣”。“诞圣”,指唐玄宗的出生。

[40] 中兴:封建王朝由衰弱而复兴叫做“中兴”。

[41] 酺(pú):汉代禁止三人以上无故群聚饮酒;惟有认为王德广布天下,应表示庆祝时,才开放酒禁数日,准许人民大吃大喝,叫做“酺”。“酺”,就是“布”的意思。唐时并不禁止饮酒,但于国家有欢乐庆典时,赐臣民酒面欢乐,也称为“酺”。

[42] 元会:农历元宵节。

[43] 率:均、都。

[44] 六宫:后妃住的地方,这里指皇后和妃嫔等人。

[45] 执铎拂,导群鸡叙立于广场:原作“执铎拂道,群鸡叙立于广场”。“道”原通“导”,但连上文读,则作道路解:似连下文作“导”较胜,“拂”当指鞭。据虞本改。叙立:依着次序排列。

[46] 这里前三句是描写斗鸡前鸡的准备动作:“树毛振翼”,竖起了羽毛,张拍着翅膀。“砺吻磨距”,摩嘴擦脚。“抑怒待胜”,抑制住奋发的气势,等待决斗时再发泄出来,以争取胜利。后三句描写斗鸡时的情况:“进退有期”,进退有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该进时进,该退时退。“随鞭指低昂”,随着贾昌指挥的鞭子,或高或低。“不失昌度”,不敢违背贾昌的指挥命令。

[47] 雁行:雁飞时行列整齐,因而以“雁行”形容依次序行走的样子。

[48] 角觝(dǐ):摔跤。“角”,竞赛。“觝”,触。

[49] 跳剑:将几把小剑,顺序抛掷空中,然后一一用手接住,周而复始,不使落地,就是“跳丸”一类的杂技。

[50] 寻橦(chuánɡ):爬高竿。“橦”,旗竿。

[51] 踏绳:走软索,就是现在的走钢丝。以上四种,都是唐代的杂技。

[52] 索气沮色:丧气失色。

[53] 教猱扰龙:“猱”,猴子一类的动物。“扰”,驯养。“教猱扰龙”,教养猴子驯服龙。语出《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乃扰畜龙。”

[54] 梨园弟子:唐玄宗选拔乐工的子弟三百人,于梨园(在宫城内)学习演唱乐曲,叫做“梨园弟子”。

[55] 出御府:自皇家府库发出。

[56] 席宠:蒙受宠爱。

[57] 敏于伎,谨于心:“敏于伎”,指擅长斗鸡和歌舞的技巧。“伎”,同“技”字。“谨于心”,小心谨慎地工作。

[58] 乙酉鸡辰:唐玄宗生于乙酉年(唐睿宗垂拱元年,即公元六八五年),酉属鸡,所以说是“乙酉鸡辰”。

[59] 兆乱于太平:在太平时候,已经有了祸乱的预兆。

[60] 胡羯(jié)陷洛:指安禄山的攻破洛阳。安禄山是胡人,所以称为“胡羯”。“胡羯”,匈奴的别支,古时的少数民族之一。

[61] 大驾:皇帝的车驾。下文“乘轝”,指皇帝的乘车。都作为皇帝的代称。

[62] 便门:唐代大明宫西南面的一座门名。下文“横门”,是大明宫西北角的一座门名。

[63] 马踣道阱(jǐnɡ):所乘的马,因为踏到路上陷坑里而跌倒了。“踣”,同“仆”字。“阱”,陷坑。

[64] 南山:就是终南山,在长安南面。

[65] 除地:扫地。

[66] 施力于佛:给佛效力——皈(ɡuī)依佛教的意思。

[67] 兴庆宫:唐玄宗时,把大明宫东南的兴庆坊改建为兴庆宫,并迭加扩充,沉香亭、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等有名建筑,都在此宫内。

[68] 肃宗受命于别殿:指唐玄宗传皇帝位于肃宗。《唐书·肃宗本纪》:安禄山之乱,玄宗出奔四川,肃宗在灵武称帝。玄宗回长安后,又在宣政殿正式授给他“传国受命宝符”。

[69] :同“憔悴”。

[70] 禁门:宫门。

[71] 道见:在路旁看见。下文“诀于道”,在路上分别。

[72] 菜色黯焉:由于只有蔬菜可吃,营养不良,脸上现出青黄色,叫做“菜色”。“菜色黯焉”,指脸上因有菜色而显出没有精神的样子。

[73] 负故絮:披着旧棉袄。

[74] 长逝息:长期住在那里。

[75] 大师:对和尚的尊称,指下文的运平僧。

[76] 海池:唐代长安的东市和西市,都有放生池;东市的放生池在市东北隅,俗称“海池”。这里指放生池旁。

[77] 陁罗尼石幢:刻有陁罗经教义的经幢。“陁”,同“陀”字。“陁罗尼”,梵语“总持”的意思,指对佛法和佛菩萨的秘密真言,坚持不失。佛教教义,有法、义、咒、忍四种陁罗尼。“石幢”,凿石为柱,上面刻佛名或经咒,也叫“经幢”。

[78] 书能纪姓名:读书识字,能够写出自己的姓名。

[79] 释氏经:佛经。“释氏”,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者,释迦族人,公元前五百多年间,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出家悟道,游行教化数十年,死后弟子把他一生的说法整理成为佛教的经典。

[80] 以善心化市井人:用自己的慈悲之心来感化世俗的人。

[81] 正观:“正”,正见;“观”,观心:都是佛教学道的话。这里指打坐参禅。

[82] 舍利:本梵语的音译,意译为“身骨”,专指死者火葬后的残馀骨烬。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死后火化,身上的骨头结成光彩坚固像珠子一样的东西,称为“舍利子”;当时有好几个国家的国王,把舍利子分去建塔供养。后来认为修行得道的和尚死后火化,身上也曾结成舍利。

[83] 顺宗在东宫:“顺宗”,名李诵,德宗的儿子。东宫是太子住的地方。“在东宫”,指做太子的时候。

[84] 影堂:和尚供奉佛祖影像的屋子。这里指供奉运平僧的影像。

[85] 取佣给:收租金。

[86] 过是,悉归于佛:除此以外,收入一概供佛事之用。

[87] 衣并州甲:“并州”,即太原府。“衣并州甲”,穿并州军衣,就是在并州军队里工作的意思。

[88] 大司徒燧:“大司徒”,汉以前官名,三公之一,就是后来的司徒。“燧”,马燧,唐代宗、德宗时立有战功,曾做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徒兼侍中等官职。

[89] 如己不生:可以有两种解释:如同自己没有生过这个儿子;或,如同自己已经死了。

[90] 春明门:唐代长安东面三门的中间一门。

[91] 森然: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92] 条贯:条理。

[93] 王制:政府的典章制度。

[94] 倡优畜之:当做歌妓伶人一般看待。

[95] 黄门侍郎杜暹(xiān):“黄门侍郎”,就是门下侍郎,唐代门下省的副长官。唐玄宗时曾一度改门下省为黄门。“杜暹”,唐濮阳人,曾以监察御史的资格屯碛(qì)西,后任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守边四年。

[96] 碛西:即安西,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安西节度使也一度称为碛西节度使。

[97] 摄:兼理。

[98] 御史大夫:唐设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负责纠察。

[99] 始假风宪以威远:这时才命边将兼负纠察弹劾的重任,使得远邦的人畏服,“风宪”,指御史大夫的职衔。

[100] 哥舒翰之镇凉州:“哥舒翰”,唐时突厥族的后裔,屡立战功,曾做到左仆射同平章事,封西平郡王。后降安禄山,被杀。“凉州”,也称武威郡,约辖今甘肃武威以东、天祝以西地区,州治在今武威县。当时哥舒翰任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镇守凉州。

[101] 下右堡,戍青海城,出白龙,逾葱岭,界铁关:当时哥舒翰在青海(今青海西宁市西)置神威军驻守,被吐蕃攻破。后来又在青海的龙驹岛上筑城戍守,据说曾发现白龙,因而就名为应龙城,吐蕃不敢再来侵犯。吐蕃据守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路遥而险,但到底被哥舒翰派兵打下了。“葱岭”,山名,在今新疆西南。“铁关”,即铁门关,在葱岭西,今新疆吐鲁番县火山附近。“逾葱岭,界铁关”,指哥舒翰军队战胜后,一直逾越葱岭,以铁关为界。

[102] 河左道:即河东道,约辖今山西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治所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蒲州镇。

[103] 张说(yuè):字道济,又字悦之,唐洛阳人。曾任中书令等官职,封燕国公。一度为朔方节度使,领幽州,河间郡、蓟州均归管辖(各地在今北京及其附近)。

[104] 长辕挽辐车:指高大的车子。“辕”,见前《南柯太守传》篇“攀辕遮道”注。“辐”,车轮里的直木。

[105] 庸调缯布:征收绸布的意思。唐代赋役制度,农民每年要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布绵麻,叫做“调”。凡应服劳役的人,如果不服役,也要折交绢帛,叫做“庸”。

[106] 驾(wèi)连(yuè):指行车。“”,车轴头。“”,操纵车前横木的关键。

[107] 坌(bèn):聚集。

[108] 河州炖煌道:“河州”,也称安昌郡;“炖煌道”,指炖煌郡,也称沙州:唐时均属陇右道,在今新疆、甘肃境内。

[109] 岁屯田,实边食:每年由驻军开垦荒地,充实边疆军民的粮食。

[110] 灵州:也称灵武郡,约辖今宁夏西北部,州治在今灵武县西南。

[111] 漕:漕运,水路运输粮食。

[112] 关中:古时称今陕西省境为“关中”。

[113] 凶年:荒年。

[114] 白叠布:棉布。“白叠”就是棉花,所以称棉布为“白叠布”。棉花在唐代还未普遍种植,当时是一种珍贵稀罕的东西。

[115] 邻比:邻居。

[116] 禳(ránɡ)病:古人迷信,认为生病是由于有鬼怪缠身,就用符咒、祈祷等办法来治病,叫做“禳病”。

[117] 皂布:黑布。

[118] 幞头罗:古人用一块黑纱或罗帛之类裹住头,不使头发外露,称为“巾”、“幅巾”或“帕头”,其情形有如现在某些地方的农民用白毛巾裹头一样,是一种生活习惯。南北朝时,周武帝(宇文邕)为了便利打仗,把这种巾改用皂纱全幅,向后束发,把纱的四角裁直,称为“幞头”。唐代的幞头四角有脚,两脚向前,两脚向后;并用一块木头做成山子(架子)衬在前面。历代迭有改进,成为官员必需的服饰,后来就演变为纱帽。幞头的罗多是黑色的,所以取代皂布。

[119] 这五句的意思是说:从前天下太平,当兵的人少;如今战祸时起,所以军队也多了。当时规定,兵士穿黑色衣服,普通人穿白色衣服。

[120] 三省:指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三省的长官即是宰相之职。

[121] 郎官:指尚书省下各部所属郎中、员外郎一类的官员。

[122]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皇帝诏令,中央政府里的侍郎有缺,由曾任外官刺史的人优先补用;中央政府里的郎中、员外郎有缺,由曾任外官县令的人优先补用。

[123] 四十:四十岁。“及老人四十”:原“人”下有“见”字,连下文“三省郎吏”读,费解。按“四十”当指年龄,“见”字似衍文。据虞本删。

[124] 刺郡:做州郡的刺吏、太守。

[125] 镇县:做县令。

[126] 沙汰使治郡:从中央官署里淘汰出去,叫他们治理外地的州郡。

[127] 这三句的意思是说:开元时代考试,重视人的品德,如今却完全以文才为取士标准,因而有今不如昔之感。

[128] 臣:使之称臣,做动词用。

[129] 穹卢:“卢”,同“庐”字。“穹卢”,指唐代回纥族所住的地方。

[130] 鸡林:古国名,即新罗。

[131] 滇池:指唐代的南诏国,在今云南大理市一带地方。

[132] 昆夷:古西戎国,这里指唐代西域如吐谷浑(tǔ yù hún)、龟兹(qiū cí)等国家。

[133] 临照:抚慰照顾的意思。

[134] 展事:完成任务。

[135] 物妖:指一般事物的反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