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多了,自然就悟出来了

树种多了,自然就悟出来了

蔡海福是个“树痴”,他参加了第一期木麻黄育种培训班,培育出第一批木麻黄树苗,在湖塘的沙滩上种上了第一棵木麻黄。在东山植树造林的热潮中,蔡海福亲手栽种下的木麻黄不计其数,他还成为一名护林员。

木麻黄树林就是蔡海福的家,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台风还是暴雨,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阳光明媚,蔡海福都坚持在树林中巡逻。被牲畜踩踏的树苗,蔡海福及时扶正养护。对破坏树林的行为,蔡海福处理起来绝不留情。

蔡风娥是蔡海福的独生女,蔡细娥是蔡海福的亲侄女,平日里,她们是蔡海福的掌上明珠,蔡海福巴不得把月亮摘下来给她们当球踢。这一天,姐妹俩去海滩拾猪草,捡了几根木麻黄的枝丫回来。她们想着这些枝丫掉在地上,不捡也是浪费。

万万想不到,蔡海福发现了这些木麻黄的枝丫,十分生气。看他发怒的程度,仿佛姐妹俩犯下了滔天罪行。蔡海福反复观察枝丫的折口,认定不是她们新拗断的,才没有揍她们,只是把她们大骂一顿。

蔡海福把姐妹俩拎到大队,请大队干部主持处理。大队干部首先表扬蔡海福不徇私情,同时也批评他冤枉了两个女孩,因为她们捡的枝丫是护林队从木麻黄树上修剪下来的,所以,可以不用罚。

蔡海福告诉村干部:“她们的草筐里有绿树枝,是偷折的还是捡到的,说得清吗?我是护林员,我家孩子的草筐里有绿树枝,别人看到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不处罚,我怎么去教育别人的孩子呢?”

大队干部明白了,蔡海福是想通过这件事来教育大家,共同保护木麻黄。于是,大队干部按照村规民约,对她们罚款五角钱。当时的五角钱可多了,一个壮劳力一天的收入也就大概一元钱。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都知道蔡海福对自己的女儿罚款的事了。从此,湖塘村再也没人敢偷木麻黄的树枝。

此事深深感动了谷文昌,他详细了解情况后,在全县林业会议上表扬了蔡海福:“这位护林员在湖塘村辈分很高,乡亲们大多称他叔公。然而,为了东山岛的绿化,他六亲不认。村里人对他敬而远之,抱怨他铁面无私,不再称他叔公,直接叫他蔡海福。我们植树治沙的伟大事业需要蔡海福这样的人,全县人民都要向他学习。”

从此,谷文昌每次来湖塘村,都要看望蔡海福,因为他心里敬重这位恪尽职守的护林员。

在低矮黑暗的小瓦房里,谷文昌和蔡海福一起卷喇叭烟。喇叭烟是用自己切的烟丝和火柴盒那么大的烟纸做的,撕一张烟纸,抓一点儿烟丝捻成长条形放在纸上,卷成喇叭形,伸出舌头舔湿纸边粘起来。这种喇叭烟是买不起香烟的穷人抽的。蔡海福没想到,堂堂县委书记也抽。那个亲切呀,好比出国旅游碰到小时候的同学。

谷文昌吸一口喇叭烟,赞赏地说:“你种了那么多木麻黄,能跟我说说有什么体会吗?”

蔡海福也吸一口喇叭烟,吐出大大的烟圈说:“过去,我们总以为春天最适合种木麻黄,现在,吸取了倒春寒的教训,明白了夏季雨天种木麻黄最容易活。但是,也不是夏季的所有雨天都适合种木麻黄的。”

谷文昌来了兴致:“噢,还有这回事?你说下去。”

“比如,遇到北风天,即使下雨也不适合种木麻黄,会枯梢。”

谷文昌听得入了迷:“那什么天气种最合适呢?”

蔡海福把烟蒂丢到地上,踩灭了说:“根据我的经验,刮南风的下雨天种下的木麻黄最容易成活。”

直到烟头烧痛了手指谷文昌才发觉,他太高兴了:“海福,你是我们东山一宝啊。”

蔡海福憨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树种多了,自然就悟出来了。”

一个县委书记,一个护林员,这个时候,他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东山县赤山林场刚刚建立,急需一批育苗造林技术员,谷文昌推荐蔡海福过去。谷文昌对大家说:“我了解蔡海福,他是植树造林的土专家,他的知识是种树种出来的,不是从书本上读来的。”

很多人还是怀疑,这样的大老粗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