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就是命令

下雨就是命令

木麻黄简直是“见风长”,比发育期的孩子长得还快。种植成活后,几个月就能蹿到三米多高,不但能抵挡台风,还能把沙子固定在树底下。木麻黄成年后,树干笔直,枝繁叶茂,树高可以达到三四十米。

木麻黄的叶子像松针,又像马毛,每根针叶分为十几到三十多节,每节大约一厘米。这就是木麻黄能抗击台风的关键,叶子这么细长,风沙再大,也只能吹断几节,不影响它的整体生长。不像阔叶林,一阵风沙就能把整棵树的叶子捋光光。

当然,木麻黄也不是神树,寿命只有三五十年,不像榕树,可以活好几百年。木麻黄的木材经济价值不高,不像松树可以割松脂,也不像杉木可以盖房子打家具。可是,木麻黄一旦构成防风林,就可以有效抗击台风、遏制沙化,为其他经济作物、农作物生长创造条件,是东山岛治沙最需要的。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东山县委又一次召开全县军民植树造林誓师大会。谷文昌代表县委提出了绿化东山的新目标: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

县委把植树造林指挥部设在风沙严重的黄山村的一座破庙里。有人劝谷文昌:“你是县委书记,在办公室指挥就行了。”

谷文昌回答:“指挥不在第一线,等于空头指挥。”

雨天种木麻黄成活率最高,于是,一到下雨天,有线广播就马上播送造林紧急通知。各级干部听到紧急通知,立即穿起蓑衣,戴起斗笠,扛起锄头,操起铁锹,抱起树苗,率先冲进雨幕。百里海滩上全是造林大军,那个干劲冲天的场面,即使懒汉看了也会热血沸腾。

谷文昌就是造林大军中的一员,他听到雨点落在沙地上细细的声音,淅淅沥沥,响个不停。曝晒得滚烫的沙丘凉爽起来,散发出独特的雨水气味。成群的鸟儿也飞过来凑热闹,它们尽情高唱,欢迎大家的到来。沙土散发出甜丝丝的温暖气息,谷文昌的双手和泥土接触在一起,感到非常舒适。他每次种下的树苗,都是那样均匀,那样妥帖,他就像一个接生婆,把新生的婴儿安放在襁褓中。

谷文昌带头唱《团结就是力量》,跟唱的人越来越多,旋即歌声响成一片:“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把“沙土蝴蝶”变为“绿色蝴蝶”真的有希望了,谷文昌和樊生林等人研究决定:全县的干部群众都要做好种树的准备,要像部队一样进入战备状态。下雨就是命令,大家都要服从这个命令,听从老天爷指挥。

从此,东山人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一下雨,广播里马上播送造林紧急通知,干部群众、驻岛部队冒雨出动,荒山、沙滩布满造林大军,于是歌声同雨声齐飞,汗水与雨水交流。

在那些日子里,只要落下几滴雨点,哪怕飘过一片乌云,谷文昌都会兴奋得像听到放学铃声的小学生。就算在端着饭碗吃饭,他也要在院子里仰望天空,好像天上会掉下红烧肉来。即便在睡梦中,他也支起耳朵,比猎狗还灵敏,一听到风声雷动,立刻披衣下床。为了下雨,为了种树,谷文昌真的着了魔。

东山人民也着了魔,大家清明必种树,雨后必种树,不用上级通知,不用领导指示,全靠自觉。从县委书记到小学生,在植树治沙活动中达成惊人的默契。

只要连续几天烈日当空,老阿婆就要向天“求雨”,年轻人则谦虚地向阿公请教:“老人家,你会看云识天气吗?能不能告诉我,哪一天会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