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如何清洗下面
实际上,经期是必须洗澡的,洗澡也是经期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另外,经期一定要清洗阴部,避免细菌的侵入和感染,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清洗阴部的方法呢?
(1)勤换卫生巾,每天用温热水清洗两次外阴。
(2)阴部与足部要分开洗。先洗净双手,然后从前向后清洗外阴,再洗大、小阴唇,最后洗肛门周围及肛门。晚上梳洗前,要注意一定的清洗顺序。清洗外阴、洗涤内裤后再洗脚;不长期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冲洗阴道,以防菌群失调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等。
日常生活中,要专盆专用,毛巾也不要和家人混用,毛巾要定期煮沸消毒,患有手足癣的女性一定要早治疗,否则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3)经期不能坐浴。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宫腔留有创面;宫颈黏液被经血冲出,宫颈口微微开放;阴道内有经血停留,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以上情况导致生殖道局部的保护性屏障作用暂时遭到破坏,再加上月经期全身抵抗力下降,盆浴时,污水及阴道中的细菌便可能经宫颈管上行至宫腔而引起感染,故应该禁止。
(4)清洗阴部时,应该注意:经期阴部容易产生异味,尤其在夏季,于是,很多女孩子在洗澡时,顺便拿沐浴露或者香皂清洗阴部,这样做,虽然很省事,但很不健康,表面上看,似乎是清洗了阴部,但却更容易引起感染和其他一些疾病。因为平日女性阴道内是略酸性环境,能抑制细菌生长,但行经期间阴道会偏碱性,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如果不使用专门的阴道清洁液或用热水反复清洗更会导致碱性增加。因此,清洗阴部需要选择专门的阴部清洗液,尤其在经期。
(5)不要洗冷水浴。女孩子应该都知道,在月经期要保护自己不能受凉。而有些女孩子养成了洗冷水澡的习惯,尤其是夏天出汗后,实际上,这对身体有很大的害处。
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别是在经期的女孩,遇到冷水的刺激会引起体内内分泌失调、闭经、腹痛,而且许多细菌也会进入阴道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严重的对女性以后怀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青春期的女孩子在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比较弱,而且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清洗阴道的时候要小心,不要盲目地清洗,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注意一些“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