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谈兴

激发孩子的谈兴

在很多父母都为孩子说话太多而感到厌烦的时候,还有很多父母在为孩子不愿意说话和表达而感到烦恼。面对一个如同“闷葫芦”一般的孩子,父母压根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更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此,父母总是感到抓狂,毕竟,对于父母而言,如果了解孩子的途径被堵塞,那么他们与孩子就会越发疏远。为了打破这样的僵局,让孩子从一语不发到侃侃而谈,父母一定要主动积极地做些什么。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而言,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孩子理应有什么话都主动和父母说。那么,孩子为何总是对父母关闭心扉,而愿意和陌生人交流呢?这是因为陌生人更愿意接纳孩子,而父母面对孩子表现不如意的地方,总是挑剔和苛责,甚至在孩子多说几句的时候,也会禁止孩子说话,喝令孩子“闭嘴”。长此以往,孩子内心受到伤害,怎么可能还愿意与父母沟通呢?由此可见,不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是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所以孩子才会渐渐闭塞内心、关闭心门。

明智的父母想了解孩子时,会尝试着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以有权威的父母身份高高在上对待孩子。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因此,父母作为亲子关系的主导者,要有意识地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若父母总是对孩子颐指气使或者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那么孩子就会关闭自己,再也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父母要知道,沟通是亲子相处的艺术,如果父母不能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而总是强迫孩子沟通,则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内向,真正变成不折不扣的闷葫芦。当父母意识到孩子沉默寡言时,不妨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孩子说话,激发孩子的谈兴,打开孩子的话匣子。父母一定要记住一点,孩子是愿意向父母倾诉的,只要父母愿意倾听,也愿意了解孩子,只要父母把开场白说好,总能让孩子滔滔不绝。

除了要当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和平共处之外,父母还要弄清楚孩子不愿意主动表达的原因。如果孩子不愿意表达是因为父母的冷嘲热讽,那么父母就要注意避免对孩子说出刺激性的话。如果孩子是因为本身性格内向而不愿意表达,那么父母可以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进行沟通。如果孩子是在犯错之后担心被批评,那么父母就要端正态度,和善地对待孩子,而不要动辄批评和否定孩子,更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当然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要怀着宽容的态度,而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否定孩子,更不要因此而对孩子感到失望。

从话语话术的角度而言,有些父母一开口就会让孩子感到抵触和抗拒,例如,“你是哑巴吗,为什么不说话”“你不会说话吗,这样保持沉默并不代表你不用受到批评”……诸如此类的话,都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明智的父母不会这么对孩子说话,而是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积极地鼓励孩子。例如,“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很想听你说一说”“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做法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吗”“真相简直让人震惊,你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等。这些话语都在激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也能够有效地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情绪,从而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

现代社会,孩子们的心思越来越复杂,很多父母都因为不了解孩子而烦恼。殊不知,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的桥梁,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父母就要本着真诚友善、尊重理解的原则与孩子沟通,从而打开孩子的心扉。任何时候,都不要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否定孩子的感受。要知道,作为父母,你不是孩子,不可能切身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既然如此,想要了解孩子就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也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