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人是感情动物,也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要在人群中生活,情绪难免会有波动。孩子虽然小,但也有感情,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孩子产生情绪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情绪,而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哭闹不止,就会马上严厉禁止孩子,殊不知,这样强行终止孩子的情绪,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任何好处。情绪就像流水,应该处于流动的状态之中,而不应该静止不动。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学会引导孩子发泄情绪,也要掌握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的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恢复良好状态。若一味地压制孩子的情绪,只会导致孩子郁郁寡欢,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有效排遣。
很多父母尽管爱孩子,却不能做到理解孩子的情绪,他们反而常常采取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样一来,孩子情绪不平,内心自然惶惑不安,其身心健康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明智的父母会尽量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认识到孩子有各种情绪产生是正常现象、是无可厚非的。只有怀着这样的心态,父母才能发自内心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自然地对待孩子的情绪,以免作出过激的反应给孩子带来更加沉重的心理压力。
有一个周末,妈妈带着甜甜在公园里玩耍。巧合的是,甜甜遇到了幼儿园里同班级的两个女孩。能够在幼儿园之外的地方相遇,三个女孩都感到非常兴奋,当即玩耍起来。大概玩了半个小时之后,妈妈接到一个电话,挂断电话之后,妈妈就喊甜甜:“甜甜,快回家吧!”甜甜正玩得高兴呢,当然不愿意和妈妈回家,为此强烈反对。
这个时候,妈妈不由分说走上前去,拉住甜甜的胳膊,拽着甜甜走开。甜甜马上哭起来,拖拉着屁股不愿意配合妈妈。但是妈妈力气很大,而且着急地拉着甜甜走,根本不顾甜甜的情绪。
妈妈接到电话之后,也许的确突然有事情需要处理,但这并不是可以完全无视甜甜情绪的理由。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正玩得高兴,突然就被妈妈拖走,这当然是很糟糕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妈妈很心急,丝毫没有给甜甜缓冲的时间,这样一来,甜甜的情绪就会更加激动、紧张。理智的妈妈会给孩子的情绪一个缓冲的时间,而不会强制要求孩子的情绪必须急刹车。正如事例中的妈妈,如果能够在挂断电话之后告诉甜甜:“甜甜,再玩五分钟,咱们回家,妈妈有事情需要处理,好吗?”这样一句话,不但向孩子解释了为何要回家,而且给了孩子五分钟的时间缓冲情绪、接受要回家的现实,是更有利于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的。
孩子的情绪很敏感,但很多父母却误解孩子还小、没有情绪。这样错误的观点,导致很多父母都会粗暴地对待孩子,而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冲动的情绪就像是一辆急速飞驰的列车,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稚嫩的心灵,给予孩子缓解情绪的时间。当孩子正在全身心投入地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父母要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停止活动,例如,和孩子协商再玩多久,或者以其他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接受安排,这无疑是更为有效的方式,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不以为然,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正在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趣。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孩子可以从简单的活动中感受到成人无法感受到的乐趣,所以,成人不要以自己的乐趣标准否定孩子的情绪感受、剥夺孩子感受快乐的权利。记住,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更不要不由分说地否定和批评孩子。唯有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才能疏导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