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家务的孩子才会热爱生活

爱做家务的孩子才会热爱生活

现代社会,有几个孩子会做家务呢?别说是孩子,就算是父母,也有很多人压根不会做家务。这是因为有很多父母本身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亲自做家务。凡事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对于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只怕都难以做好,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今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职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还有些时候,即使孩子主动想要做家务,父母也会觉得孩子只会帮倒忙,所以往往让拒绝孩子做家务。殊不知,这样的拒绝让孩子失去了练习做家务的机会,将导致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表现很弱。

作为父母,与其抱怨孩子不会做家务,我们不如先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是否给过孩子机会做好家务,是否曾经帮助过孩子提升做家务的能力。前些年,有的大学生进入校园,因为不会铺床,不得不坐在铺板上度过漫长的一夜,也有大学生从未见过带壳的鸡蛋,所以从食堂买到鸡蛋之后,完全无从下嘴,不知道怎么吃掉鸡蛋。不得不说,这样高分低能的孩子,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父母,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之外,我们也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唯有引导孩子全方位发展和成长,孩子将来才可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因此,父母们,不要再心疼孩子,更不要禁止孩子做各种事情。唯有早早对孩子放手,教给孩子如何更好地经营生活,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掌握各个方面的技能,对于生活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眼看着寒假要到了,乐乐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衣服,准备去姥姥家里过寒假,还美其名曰“陪姥姥姥爷”。实际上,爸爸妈妈对于乐乐心中的小九九心知肚明:乐乐就是想逃避做家务,所以不想在家里过寒假。因为爸爸妈妈为了提升乐乐做家务的能力、增强乐乐的家庭责任感,常常要求乐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晒衣服。这个寒假,爸爸妈妈早就和乐乐商量过,要教会乐乐做饭炒菜。乐乐可不想在珍贵的假期里担任大厨,为此他决定逃之夭夭。

洞察乐乐的心思之后,妈妈一本正经地对乐乐说:“乐乐,姥姥今年多大年纪了,你知道吗?”乐乐想了想,说:“好像72岁了。”妈妈说:“72岁,古稀之年。你去了姥姥家里该怎么做,你知道吗?”乐乐琢磨下,回答:“不能惹姥姥生气。”妈妈点点头,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呢?”乐乐不知道还有什么,因而看着妈妈,妈妈说:“姥姥年纪大了,不要总是让姥姥做所有的事情,姥姥也会很辛苦。而且你去了之后,姥姥还要专门给你做好吃的。既然这样,你就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姥姥减轻负担,明白吗?”乐乐点点头。妈妈继续说:“首先,要帮姥姥买菜、择菜、洗菜。你不会做饭,可以不用帮忙做饭的事情,但是吃完饭之后,你要负责收拾桌子、洗刷碗筷,而且每天都要负责清洁地面、倒垃圾,知道吗?”乐乐情不自禁皱起眉头,妈妈又说:“你如果能做到,就去姥姥家里。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给姥姥添乱了。”乐乐赶紧连连点头,妈妈补充道:“即使姥姥不让你做,你也要主动做。”乐乐拍着胸脯向妈妈保证:“我保证做到。”

在与乐乐达成一致之后,妈妈才同意让乐乐去姥姥家里过暑假。果然,乐乐说到做到,在姥姥家里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表现非常好。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孩子很少做家务,有些父母是觉得孩子还小,有些父母则是嫌弃孩子做不好事情反而添乱,因而索性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利。实际上,每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的过程。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机会锻炼,这样孩子才能把很多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反之,如果父母总是凡事都为孩子代劳,则孩子根本无法有效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在培养孩子做家务能力方面,我们要向美国家庭学习。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培养孩子做家务。例如,一岁前后的孩子就要学会丢掉垃圾,学会整理玩具,而到了六七岁的年纪,孩子们还要学习做简单的饭菜。随着渐渐长大,孩子们所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例如,给家里更换坏掉的灯泡、修剪草坪。除了襁褓中的婴儿,在进行家庭大扫除的时候,父母们总是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安排任务。对于孩子而言,除了分内之事外,还可以做额外的家务,从而赚取一定的佣金。相比起美国孩子的独立自主,中国的很多孩子是不折不扣的小公主、小皇帝,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特别差。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太懒惰,实际上,孩子的懒惰并不是天生的。若孩子总是安逸地享受父母提供的一切,他们自然会越来越懒惰。明智的父母不会为孩子提供一切生活所需,而是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参与劳动、学会付出。很多父母会感到苦恼,因为,当他们要求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孩子却表现出一种很无辜和委屈的表情,有的孩子甚至会在做完简单的家务之后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扫地了。”不得不说,扫地并非妈妈的专职工作,而孩子之所以觉得扫地是妈妈的事情,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看惯了妈妈做各种家务。要想激励孩子做家务的热情,就要改变孩子认为妈妈理应做家务的错误观点。当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到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有义务做家务,就不会再把某一项家务归结于爸爸或者妈妈。记住,唯有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勤快,并爱上做家务,更加积极主动地把家务活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