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

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

给孩子回应,绝不仅仅是给予孩子肯定而已,而是要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在人际沟通中,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除了需要贡献出两只耳朵之外,还要贡献你的心灵、你的嘴巴,这样才能用心倾听他人,才能通过思考及时给予他人有效的反馈。每个孩子对于父母都是非常依赖和信任的,如果他们说出去的话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积极的反馈,他们就会误以为父母对他们的话题丝毫没有兴趣,如此,他们表达的热情就会受到打击,他们甚至会因此停止表达。长此以往,孩子与人沟通的积极表现会渐渐消失,因为,连父母都不愿意与他们沟通,他们当然没有信心与陌生人搭讪或者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是否积极回应孩子,不但关系到亲子沟通,也与孩子未来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密切相关。

所谓积极地回应,指的是父母要对孩子态度积极、回应积极,且要全心全意与孩子沟通。很多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完全心不在焉,殊不知,孩子虽然小,对于父母的态度却非常敏感。也有些父母因为不耐烦,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话,或者否定和批评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些无疑都是错误的做法。要知道,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远远不是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这么简单,父母尤其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绝不偏移。

很多父母为教育孩子而感到烦恼,实际上,父母之所以感到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与孩子的沟通受到了阻碍。父母只要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能够扫除沟通的障碍,与孩子顺畅沟通,就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取得更好的效果。父母都要知道,强求绝不能使孩子听话,真正能让孩子听话的方式是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让父母说出去的话都是孩子爱听的、乐意遵从的,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水到渠成、效率倍增。当然,也有很多父母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结,而总是对孩子采取强迫的方式。实际上,这样的强制也许暂时能够压制住孩子,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这必然会失去效果,也导致父母在亲子沟通中陷入被动的局面。明智的父母,不管有多么忙碌,都会抽出时间积极地回应孩子,从而借机激励孩子坦诚地表达自己。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不愿意主动表达而烦恼,对此,父母不如想一想,在孩子小时候,作为父母的自己是否做到了积极地激励孩子、引导孩子去表达。

这是甜甜在幼儿园第一次参加集体的春游,为此,她很兴奋,从春游的地方回来之后,就对妈妈说个不停:“妈妈,春游可真好玩啊!我还想春游。春游不但可以带着好吃的和小朋友分享,还可以和小朋友手牵手一起走。”妈妈笑着敷衍甜甜:“嗯,嗯。”甜甜依然兴致不减,说:“妈妈,你知道么,老师还给我们拍照片了呢!”妈妈这次只是点点头,脸上的笑容一闪即逝。

走出去很远,妈妈才发现甜甜不见了,吓得赶紧回头去找,这才发现甜甜正站在她身后,对她怒目以视。妈妈不知所以,喊道:“甜甜,你怎么不赶快走啊!”甜甜噘着小嘴一句话也不说,站在那里也不动。无奈,妈妈只好折返回去,拉起甜甜的小手,说:“走吧,快回家吧!”甜甜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愿意和你当好朋友了。”妈妈不解:“为什么?”甜甜说:“因为你没有在听我说话,我也不喜欢春游了。”妈妈更纳闷了:“你不喜欢妈妈,为何也不喜欢春游了呢?”甜甜郁闷地说:“我春游回来告诉你,你都不听,我为什么还要去春游呢?”妈妈意识到她对甜甜的态度不对,赶紧补救:“甜甜,春游你很开心对不对?”看到妈妈态度转变,甜甜马上尽释前嫌,对妈妈点点头。妈妈说:“甜甜这是第一次参加春游,以后,每年春天到了,甜甜都可以参加春游,好吗?”甜甜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妈妈又对甜甜说:“而且,甜甜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等到进入一年级之后,不但春天有春游,秋天还会有秋游呢!”甜甜简直难以置信,瞪大眼睛问妈妈:“真的吗?”妈妈说:“当然是真的。”甜甜兴奋不已。

在这个事例中,甜甜原本兴致勃勃,后来之所以不愿意继续和妈妈交流,还对妈妈意见很大,就是因为她没有得到妈妈的积极回应。孩子虽然小,对于父母的敷衍态度却感知得很明确。作为父母,不管得到孩子怎样的倾诉,我们都要珍惜孩子的信任。记住,如果父母几次三番打击孩子倾诉的积极性,失去孩子的信任,那么,未来再想与孩子打开心扉交流,就会显得难上加难。

还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积极地回应,绝不是对孩子的表达给予肯定的答复,而是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并区分孩子的对错。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的思想误入歧途,父母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指引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只有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只有父母用心倾听孩子,孩子才愿意对父母吐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