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唯一

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唯一

现代社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竞争层出不穷,别说成人生存艰难,就算是孩子,也要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加倍努力。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们更是被强加上各种压力。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出类拔萃、出人头地,父母们总是在孩子身边念叨,督促孩子认真努力学习。然而,父母的唠叨,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到底有多少作用呢?仅从现实来看,作用甚小。正如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的,不管是黑猫和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所谓的效果,就是看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之下是否有好的转变和发展。再好的教育方式,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合适的。实际上,评价教育的标准不应该是好还是不好,而应该是是否适合孩子的脾气秉性、能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此外,父母还应该认识到,对于孩子而言,学习不是唯一。作为父母,尽管我们对孩子怀有莫大的期望,但不能强迫孩子一定要在学习上有杰出的成就。一则是因为每个孩子所擅长的方面不同,二则是因为每个孩子在学习上“开窍”的时间也不同。因此,父母要追求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要盲目追求最好的教育。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孩子都压力山大,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就像一颗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经历很多磨难一样,孩子要想成才,也要经历很多挫折。所以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全方面的成长和进步。现代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因为高考制度的沿袭,父母依然对学习非常重视。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在如今的教育中,堆积如山的作业和数不清的课外班,已经给孩子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作为父母,我们难免会陷入整个时代风靡的教育焦虑之中,对此,关键在于要调整好心态,避免焦虑,这样才能淡然面对孩子的学习,并理性促进孩子成长。

贾磊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中上等水平。爸爸妈妈对于贾磊的学习成绩看得特别重,从来不允许贾磊放学之后在外面玩耍,就连周六日,爸爸妈妈也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补习班,把贾磊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为此,贾磊常常觉得乏味,也很羡慕其他同学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

有一次,学校里组织了一支少年足球队,贾磊很喜欢踢球,因而也主动报名参加。经过选拔赛,贾磊顺利加入足球队。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经过选拔加入足球队了,以后每个周六下午要训练半天。”妈妈当即表示反对:“但是,你周六下午要去参加书法培训班啊!”贾磊说:“我想把书法培训班挪到周日下午参加。”爸爸又说:“周日下午不是说好参加英语角的活动吗?可以练习口语,这样就不会是哑巴英语了。”贾磊为难地看着爸爸,说:“爸爸,我真的很喜欢踢球。”妈妈不由分说:“喜欢踢球有什么用,你难道还能变成大球星吗?踢球可以等到长大再去踢,学习可不能等,要是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之后只能干苦力活儿,别说踢球了,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看着妈妈坚决的态度,贾磊委屈地哭起来:“学习,学习,学习!你们只知道学习,从来不问问我喜欢什么,我对什么感兴趣。你们上班还有周末可以休息呢,为什么我就不能休息一下,玩玩足球呢?”看到贾磊情绪爆发,妈妈也很委屈:“还说周末呢,我们每天不但要辛苦工作,周末还要带着你参加各种培训班,什么时候有时间在家里休息一下了?”贾磊气鼓鼓地喊道:“那是你愿意。”说完,贾磊就回到房间关上门,连晚饭都没有吃。

在这个事例中,父母对于贾磊的学习无疑太过于紧张了。贾磊说得很对,成人工作都需要劳逸结合,更何况是孩子学习呢!实际上,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承受能力有限,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为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除了要督促孩子学习之外,要给予孩子自由自在玩耍、发挥天性的时间。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做到劳逸结合,在学习上也效率倍增。

在管教孩子方面,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乐,就是喜欢自由自在,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避免孩子闷头学习。否则,如果孩子总是学习,就会渐渐地失去灵性,在学习方面自然也事倍功半。明智的父母会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近大自然,激活孩子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之外,大多数人都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唯有劳逸结合,孩子才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之中,才能在学习方面事半功倍、效率倍增。